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

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

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虽然中医治未病历史悠久,但其理论体系潜在、明确化不足。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理论内涵和落实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临床治疗学意义。

一、可行性

1.未病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早已根深蒂固孕育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之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唐代医家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观点。“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维方式已经确立。

《金匮要略》谓:“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未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指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其先安未病之脏和有病早治的既病防变思想,充实和丰富了治未病思路的内涵,构成了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

2.治未病是中华民族文化

治未病一词,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国语·楚语》曰:“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为之关藩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强调了早期治疗,防止传变的重要性。

3.临床实践证明,防患未然的思路有积极指导意义

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大承气汤“急下之”其旨并非独治痞满燥实,而是从整体出发,防止阳盛伤阴。又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斑疹治疗中强调,对肾水素亏,病虽未及下焦,但在处方时,甘寒之中加入咸寒之品“务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

4.医学观念转变

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中医更凸显优势。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费用日趋高涨,为减少医疗保健费用的巨大投资,各国的医疗保健策略逐渐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我国也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

5.政策支持: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卫生工作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临床运用的能力,也应该成为中医发展的着力点。

二、必要性

1.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越来越显现,SARS、艾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预防更比治疗重要,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是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治疗和防护两手抓才是上策。

2.随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有利于中医学优势发挥,应当是中医学发展的着力点。

三、未病治疗学的内涵与范畴

治未病主要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复发。治未病也不是时髦的语言文字和单纯的临床实践。临床运用更需要理论指导,建立未病治疗学科体系,让中医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动力所在。

1.无病先防

①无病自调,重在养生强体、养生卸病

调理重在修身养性,一是调节人体生物钟与自然界的谐调统一性,按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保养人体阳气,与天地共阴阳,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不病;二是调节人体心理状态与社会发展状态的谐调统一性,按和谐顺畅的目标,保养人体气机,与社会发展共节奏,适应社会变化而不病。

②因病而防,重在有针对性的预防

一是预防接种,我国始于明代的用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法的先驱,奠定了因病而防的思想基础和扩充了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以此扩展因病而防,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预防疾病的传染和流行都任重道远。二是消除环境致病隐患。三是防衰老性疾病。生物的衰老是必然,机体老化易引发老年病。尤其是衰老性疾病引起和加速的原因多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针对其引起的因素加以防范尤其重要。

2.既病防变

①有病早治(亚健康、亚临床调理),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

②先安未病之脏(临床并发症),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

③病后止遗(临床后遗症);

④防疾病复发(临床发作性疾病)。

伴着新的健康理念治未病更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将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已经显示出学术优势,关键在于建设中医治未病学科体系,使其在理论上发展中升华,乃至于在中医生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着力点。(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洪 蕾)

猜你喜欢

  • 中药茶饮配方大全

    一:脾胃虚寒的人,用红糖生姜大枣茶二:女性肝郁脾虚,乳房胀痛,可以选择玫瑰花茶三: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可以选择呢枸杞菊花茶四:容易失眠心烦的人,枸杞百合茶五:饭后消化不了,容易食积,可以选择山楂陈皮茶六:秋冬干燥,咳嗽有痰,可以选择陈皮罗

  • 健脾利湿热食物

    (四宝粥)它的成分是桂圆,红枣,山药,薏仁各25克,糯米100克,用温水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熬煮,用冰糖调味即可。桂圆和红枣都是补益身体的上好佳品,有补血安神的疗效,但是如果服用过多,也容易导致胀气上火这样的症状,薏仁可以健脾利湿,解腻去

  • 黄芪怎么吃效果最好

    很简答黄芪15克,当归3克,大枣5枚,保温杯加水泡茶饮用,能够帮助人把气血慢慢的补起来,如果还先有体寒,可以再加上三片生姜。如果容易上火的可以加上10克的麦冬来进行调理。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身脾胃不好,湿气重或者有气滞血瘀的朋友,还

  • 月经提前是什么原因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月经提前了一周以上,这就叫做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呢,一般情况下也也主要由血热或者是血虚造成的。血热,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就是湿热,一种是虚热。实热主要就是有一些上火的表现,比如说便秘啊,口干舌燥,面部长疮啊之

  • 长期熬夜会造成什么影响

    熬夜对血管的损伤是特别大的,一般来说,我们11点到3点应该是在深睡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血应该归于肝经了,可是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熬夜,我们的血是在大脑的工作状态下,肝血相对就少了,这时候其实会出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滋养少了,我们要知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