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是典型的问题医学

中医是典型的问题医学

近两日,本报关于中西医之争的话题分别采访了方舟子先生和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请他们表达对中医的看法。昨天,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与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中医废医论的倡导者张功耀先生进行了对话。

江南时报:对于中医,您在公众面前一直是坚定的反对者。记得前不久何祚庥院士抛出“陈晓旭死于中医”的观点时,您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对吗?

张功耀:我国的汉语表意通常没有拉丁语系的语言那么严谨。所谓“陈晓旭死于中医”的“中医”,容易被人误读。因为这个“中医”可能指“中医学”,也可能是“中医生”,还可能指“中医的思维方式”或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下的“中医广告”。按照我本人对现有资料的把握,我认为,“陈晓旭死于中医”这个判断没有错。但要正确理解这个判断,则需要做一些解读。

江南时报:您具体说来听听?

张功耀:我不知道何祚庥院士是如何解读“陈晓旭死于中医”的。我的解读如下:一、陈晓旭过分相信中医自身的完备性,对医学科学进步缺乏基本的了解,这里的“中医”指根本不成其为“学”的“中医学”。二、中医界不正确的“整体医学观”害了陈晓旭,这里的“中医”指“中医思维”。三、我国的中医管理体制和医德建设落后,害了陈晓旭,这里的“中医”指我国现阶段的“中医管理体制”。“陈晓旭死于中医”可以唤起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警惕,这有什么不道德的呢?

江南时报: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一些学者的坚决反对,另一方面是来自官方的坚决支持,比如卫生部一位副部长的强硬态度,比如前不久召开的湖南省中医药发展大会。您个人对官方的态度什么理解?

张功耀:“中医不科学”。这个论断几乎不需要再做任何更多的说明。中医中药的缺点和危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学者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早就觉察到了的,并且很早就展开了反中医欺骗的斗争。湖南省的这个发展中医中药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呢?我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条件十分苛刻,代价过于昂贵。如果不顾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牺牲其他产业来扶持中医中药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巴,把省政府的所有“宏观调控”权力都用来挽救这个行将灭亡的破落户,湖南省的中医中药发展目标至少在形式上是可以实现的。

江南时报:对待这场也许将有一场持久战的中西医之争,您还有哪些观点?

张功耀:就中医生的本意来说,并不想害死任何人。可是,中医是一种典型的问题医学,它的盲目性决定了它对生命安全的威胁。借此机会,我要奉劝各位接受西医的理念和方法,自觉告别中医中药,因为西医是科学的,中医是不科学的。所谓“西医”,其实是“世界医”,是全世界世世代代优秀的医学及生理学家智慧的结晶。它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监督、检验和完善。一种接受全世界人民监督和完善的医学,比那种连监督方法都没有、被阴阳五行之类的歪理邪说包裹起来的、拒绝进步,甚至还没有找到进步的途径的医学,要可靠得多。

猜你喜欢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