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新安针灸木人初考

新安针灸木人初考

张贵才 黄山市卫生局

近日,黄山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在征集收购博物馆藏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尊古代木制针灸人像模型,这尊木制针灸人像模型为成年女性,高约60厘米,体态丰润,面容慈善,表面采用漆灰刮抹工艺,镂有人体各部穴位及穴名,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安医学研究之稀有发现,为新安医学研究尤其在针灸学方面的成就又添加了一笔重彩。

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新安医学内、外、妇、儿、喉、骨伤等各科蓬勃发展。新安医家在针灸、推拿、运气等方面的研究与运用,也可谓匠心独具,留下了诸多的针灸学文献。已发现的有:元代鲍同仁的《经验针法》、王国瑞的《神应针灸玉龙经》;明代汪机的《针灸问对》、黄宰的《针灸仅存录》以及清代吴亦鼎的《神灸经纶》等共计17种之多。其中清·咸丰元年歙县人吴亦鼎(宇砚丞)所著《神灸经纶》四卷,卷一乃灸治总论,首说蓄艾下火、坐向点穴、早晚次序、艾炷大小多寡、灸忌补泻、灸后调养、经络循行等内容,列述精详。尤以“周身名位经脉骨度”一节,列述周身内外各部、脏器及部位,则是集古来有关内容之大成,堪称中医学传统之解剖学。卷二为脉络穴歌,卷三为灸治本义,卷四为灸治证略。1935年,吴氏《神灸经纶》四卷被曹炳章先生编入“中国医学大成”,并称:“亦鼎先生之从灸略针,与西方子(元代医家、著有《西方子明堂灸经》)、王焘(唐代医学家),可称鼎足为三,先后媲美”。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在影印重刊该书之“出版说明”中称:“有关灸法的专著较少,本书不失为一部有独特风格的著作。”实则,该书即是祖国医学宝库灸治文献中最典型的灸治专著。

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针灸穴位人像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铸造的男童针灸铜人,高89厘米。各大中医药博物馆所藏也多为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清政府为奖励太医院院判(副院长)、歙县人吴谦等人编撰完成大型综合类医学全书《医宗金鉴》而铸造的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以及后期铸造的仿制品,且都为铜制。

这次在新安地域发现的木制针灸人像,印证了新安医家不仅擅于临证,在学术理论上多有创新,而且重视医学教育,培养后学,且教学模具如此之精巧,为国内之少见。由于木制针灸穴位人像为手工雕刻,制造数量及可复制性极少,加之年代久远,其所处确切年代、制作及使用人尚有待进一步考证。这尊针灸木人的问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安医学史乃至中华医学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 气血不足补好这三点,让我们元气满满

    那么中医来说呢,气和血是人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一个人呢,有没有精气神啊,主要是看这个气血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足啊,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就会产生许多临床不适的表现,那么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这个补气血的枸杞啊,大枣啊。

  • 左归丸,右归丸到底补什么?千万别用错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出自于《景岳全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异同。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这首方子主要解决的是真阴亏虚之证,那这首方子是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那么因为此时的患者是一个真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只是解决了肾阴不足之

  • 丢三落四,健忘四种病机导致,中医对症治疗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下肢水肿,水液代谢失常,一方辨证消肿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五心烦热,盗汗便秘,可能是阴虚火旺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