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常见而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简称“哮喘”。起病有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不一,好发于秋冬两季。鼻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往往是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可自行缓解。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咳嗽,多痰,喘息,哮鸣,或呼吸困难,额前冷汗,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和颈静脉怒张。如果哮喘出现持续状态 时,张口呼吸,两肩耸起,缺氧时口唇、指甲紫绀,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紊乱,还可并发肺不张,肺心病,气胸等。如果发生呼吸衰竭而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可能会造成死亡。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遗传因素中的过敏,激发因素中的吸入物,呼吸道的感染以及寄生虫,气候,药物,饮食,精神因素等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的特点,即反复发作性的气急,哮喘和咳痰,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或过度清音。X线检查肺脏透明度增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纹理增多。肺功能测定,由于病情有轻重不同,因而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外源性哮喘,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血清IgE增高,并发感染时则血及痰中中性粒细胞增多。用特异性抗原作皮试或测定特异性IgE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作期主要采取控制症状方法。病情严重,症状控制困难,作气管插管或切开。预防复发采用免疫和免疫增强剂。巩固疗效应进行适当文体活动,消除紧张情绪。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哮”和“喘”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脾虚气衰,健运无权,饮食不化精微,反为痰浊,痰浊阻肺,气道受阻,故咳嗽多痰气促,痰气相搏,喉中有哮呜声,肾阳虚表则卫阳不固,所以汗出;肺主气,邪实气壅,肺之升降失常,因而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和吸气困难;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运,气虚则血滞,阳气不充,血瘀续发,故口唇、指甲发绀,颈静脉怒张;秽浊之气充折营血,正气溃败,精气内伤,则有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代谢紊乱和阳气闭脱脱的可能。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919例,平喘持续时间平均11.5小时。临床痊愈99.5%,好转0.5%,总有效率100%。

猜你喜欢

  • 中暑发病骤急,抢救应及时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急性疾病,其特点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也会有类似的症状。中暑严重,体温大多在39℃以上,患者面色苍白,有昏厥等症状。如果发现中暑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让患者喝一点

  • 药膳调理失眠

    莲子百合瘦肉汤。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莲子性甘、涩、平、入心、脾、肾经,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百合性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益气调中

  • 中医治疗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纪都可发病,但随着年纪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们国家,痔是最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