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防治耳鸣症

防治耳鸣症

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患有耳鸣症:耳中发生“吱吱”或“丝丝”的声音,时轻时重,或是单耳,或是双耳,有时偶然出现,有时频频出现,不分昼夜,影响睡眠,影响听力。得此症者焦躁不安,到处求医。医生通常用吊丹参注射液等进行活血化瘀,但效果缓慢。笔者指导许多人应用“鸣天鼓”法,效果良好,有的当场耳鸣消失,有的减缓了症状,坚持练习后复发很少。

“鸣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一、患者选择安静处,采用面南而立或坐式,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

二、采集真气能量:双掌相互摩搓到发势后,双掌在胸前作水平开合、拉吸动作,拉开时约60厘米,合进时保留约10厘米距离。这样开合拉吸约49次,双掌中产生发热发麻发胀用相吸相斥的气感时尤佳。

三、“鸣天鼓”:将带有气感的双掌捂于患耳或双耳的外耳廓(由于外耳上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经按摩能使耳部及全身获得机械的及气功真气的调补),并在按摩时配合叩齿。按摩18—36次。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入下丹田中。接着双掌对外耳廓作开合拉吸动作,合时用鼻吸气,意想掌中的真气吸入耳内治疗耳鸣。呼气时双掌拉开,离开外耳廓(不能超过10厘米距离),并意想耳鸣之病气经双掌拉出耳朵进入体外化解成无害物质,耳鸣康复了。这样拉吸开合约18次。随后双掌继续捂住双耳廓,指尖斜向枕部,并用双手食指掸击头的枕部(玉枕穴处)约18—36次,此时双耳中产生如“鸣天鼓”时若配合轻轻的上下叩齿,“鸣天鼓”法效果更佳。

四、点穴收功:双掌离开耳朵,双掌搓热后相互开合再次采集宇宙真气。开合18次后,用食指或食中两指对耳周穴位及体穴进行点按摩。我经常采用的穴位有“耳廓上耳屏处的听宫、听会、耳门穴,耳根部的翳风穴,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的劳宫穴、合谷穴,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穴,足部的泉涌穴,掾腰部的命门穴及肾俞穴等。点按揉穴结束后,双掌搓热摩耳浴面,按摩肾区收功。

耳鸣症往往由于年龄增大后肾气虚衰造成。双耳与肾有密切关联,肾窍于双耳。“鸣天鼓”法依照中医原理,应用医学气功之法,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疏通,扶正固本,所以能起到防治耳鸣的效果。

猜你喜欢

  • 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别?

    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把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混淆,甚至在临床上,也会出现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饮片混淆的的现象,那么,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方便大家辨别苦地丁和紫花地丁,下面我们来看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

  • 紫花地丁的护肤作用是真的吗?

    最近有听说过一种名字很好听而且还有护肤作用的花,就是紫花地丁,可是到底紫花地丁的护肤作用是真的吗,紫花地丁并没有护肤作用,那么它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

  • 长期服用地丁草的副作用

    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与黄花地丁、蒲公英经常同用,紫花地丁的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疗肿、且解蛇毒,那么长期服用地丁草有哪些副作用呢?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疗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目赤肿痛。主要用于咽痛,黄疸,痢疾等症。临床应用

  • 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

    相信针对那些长期站着工作的朋友们来说,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感到双腿酸痛,并且腿肚子还犯有胀痛的感觉。其实长期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就非常容易让我们腿部的血管硬化,从而出现静脉曲张的症状。于是就有朋友提出,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个疑问

  • 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