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季养生要注意三点

冬季养生要注意三点

眼下正值冬季,我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冬季阳气伏藏、水结成冰,人体要尽量避免阳气外泻,便是古代的养生哲学。总结起来就是四字,顺应天气。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简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忌食生冷食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人体的阳气处于不旺盛的藏匿状态,吃寒凉的东西,人体很难吸收消化,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建议大家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饮食,比如说糯米、羊肉、栗子、生姜等,保证人体的阳气充足,使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有些老年人,容易阴虚阳亢的,比如说很多高血压,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就不适合服用温热的饮食。具体来说,温热性质的常见食物有糯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鲢鱼、鳟鱼、虾、鹅蛋、鸡肉、羊肉、狗肉、辣椒等,寒凉的食物有小米、绿豆、生麻油、海带、紫菜、茭白、竹笋、空心菜、菠菜、苋菜、芹菜、慈姑、金针菜、黄瓜、丝瓜、以及西瓜、柑橘、梨等大部分水果。

当心受寒得病

古人的起居都以太阳为标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一直到现在,这个标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在冬季,应尽量减少接触寒冷环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冷要消耗人体的阳气,冬季较低的气温使人体的阳气处于藏匿的状态,相对外界寒冷的环境来说,人体的阳气是不足的,所以加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使之能与外界的寒冷相抗衡。比如多晒太阳、关闭窗户保持室温、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喝开水等等,这几点基本的防寒保暖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难做到。

适当运动有益

运动方面:有人说冬天万物收藏,不应该运动,这样可以不扰动阳气,使阳气不外泻。其实这一观点不够全面,它忽视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问题。冬天阳气藏匿,运行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气血淤滞积聚。适度的运动能保持气血通道的畅通,使脏腑得到气血的滋养。但要注意运动以后要保暖,否则寒气会趁虚而入。比如说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或出行;切忌早晨洗头后立刻出门,湿润的头发被寒风一吹,很容易会发生偏头痛等症状。

总的来说,冬季注重养生之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 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是什么意思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红豆和赤小豆的区别和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的功效与作用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虚胖是指哪里虚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中药和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