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灵活辨证治脾胃的范本——越鞠丸

灵活辨证治脾胃的范本——越鞠丸

越鞠丸是《丹溪心法》中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组成。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很多人觉得本方的名字不好理解。李时珍认为栀子别名越桃、芎藭别名鞠穷,方中有这二药,故以命名。不过,另一种解释也许更有道理些,就是认为“鞠”代表了“郁”。“鞠”有“弯腰”的意思,可以说是中焦病变导致的病人弯腰捧腹的一种被动体位;“鞠”还有“球”的意思,形象说明了中焦气胀痞满堵塞的感觉。“越”就是治好。

什么是六郁证呢?有人将六郁证的概念作过多种衍义,甚至和肝气郁结混为一谈,但朱丹溪的本意是指中焦的郁证。如果我们以脾胃病为样本来讨论本方的应用,就能充分理解六郁证的本义。脾胃是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味腥膻、炙煿寒凉之品杂存其间,天长日久,易致损害。朱丹溪把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总结伤害脾胃的病因以气、血、痰、火、湿、食为主。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可知中焦脾胃为病,痞闷胀满是最多的症候,郁积之“郁”便跃然纸上了,这便是六郁证的机理。

六郁证常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这是《方剂学》教材中的典型表述,但这些症状的描述还远不够完整。原著《丹溪心法》中还记载:“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也。”这些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脾胃病的胃肠外表现极其复杂(《脾胃论》中有过精彩介绍),而且病人的主诉常常是零散的只言片语,如果不全面了解这些,则难以把握病情。

方中香附行气开郁治气郁;川芎活血祛瘀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治痰湿之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神曲消食导滞治食郁。方中香附、川芎、苍术、神曲均有行气之功,朱丹溪以此方治疗六郁之中气郁为主的病例。另外,方中所以没有选用治疗痰郁的化痰药,是因为中医认为热加于湿则生痰,有清热的和化湿的就可以起到消痰的作用了。

本方的精彩之处在于君药的确立。一般的方剂,君药是相对固定的,由于本方的六郁在不同的病人中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本方的君药是动态的,以何药为君,完全取决于病人以六郁中的何郁为主,也就选相应的药物作为君药,也就是说五药皆可为君。

研发与应用前景:

其实朱丹溪治疗六郁中的每一“郁”都有单独的方子,它们分别是,气郁:香附、苍术、抚芎;湿郁: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痰郁:海浮石、香附、南星、栝蒌;热郁:山栀、青黛、香附、苍术、抚芎;血郁:川芎、桃仁、红花、青黛、香附;食郁:神曲、苍术、香附、山楂、砂仁。上述六方虽未命名,但都是独立的方剂。朱丹溪把上述各方(除外痰郁方外)各取一药(加下划线者),就组成了越鞠丸。

以上这些小方为越鞠丸在临床中的加减运用提供了可贵的范式。临证过程中,可以依据六郁中各郁的主次,首先确定越鞠丸中相应的君药,并依据上述小方提供的用药思路,选择性地将相关药物配伍到主方中去,以增加解除相应“郁”的强度和功效。

朱丹溪把引起中焦痞闷胀满的最常见的原因和证候分析透了,进而针对这些病因编制出来极其精炼的越鞠丸,最后把根据不同情况强化用药的组合也和盘托出,普通医生似乎按图索骥就可以了。在医药条件落后、医生水平不高的地区,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这就是有的医家评论朱丹溪“圣人之心”的缘由。

遗憾的是,这样一张优秀的方剂,其现代研究非常贫乏,资料很少。目前虽有中成药销售,但销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很多中医师对本方并不了解,并未将其作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方。更有甚者,有人将本方片面地理解为疏肝解郁的方剂,由于疏肝系列中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应用广泛,本方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对脾胃病最重要的贡献者是李东垣,他的《脾胃论》中提到的第一个方子就是平胃散,并对其进行了丰富的加减。平胃散的组方对越鞠丸创制是有启发的,这两个方子构成了治疗脾胃病六郁证的核心,发掘古意,弘扬光大,这是学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

猜你喜欢

  • 鬼箭羽忍冬藤外用治药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脾胃治疗不可忽视“脾阴”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肩周炎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突破禁忌当谨慎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