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鼻出血一例治验

鼻出血一例治验

血一例治验

某孩,男,11岁,2005年9月13日下午2:30左右来诊。患者4天前黎明时分忽然左侧鼻腔出血不止,急往学校医务室,医生给予冷水冲洗,口服维生素K、安络血等药不效,被家长接回后又在某儿科医生处肌注止血药(具体药物不详)仍不效,至第二天又请某中医处方白茅根30克,煎服,仍不效。又往县医院耳鼻喉科处理,至今日出血依然不止。于下午2:30左右诊于余处,刻诊:左侧鼻腔用物堵赛,若放开则血流不止,问诊得知该患儿平素喜食肉类、辛辣,口不干渴。舌苔薄微黄,脉微数。据上辩证为:肺胃经蕴热,迫血妄行。治宜:清肺胃经郁热,稍作止血。处方如下:

三七粉1克、白茅根100克(洗净备用)、生石膏50克、太子参15克。

煎服法:后二味药加水(稍多些)急火煎30分钟后,趁沸腾即倒入备用之白茅根中,放凉(约30分钟)再上火煎热(注:不可使沸腾),去渣,放凉汤即成。用此放凉至药液约二分之一冲服三七粉1克。

患儿如法,约于4:00左右服药,至晚上7:00左右来复诊,血已止。嘱将余药于明天早上依法服之即可上学去了。约一周后,路遇患儿之母询之,曰:孩子在学校一切正常。

按:夫见血止血乃血证之大忌,亦是医者易犯之通病,治血如治水,一味堵涩,必致冲决堤坝,治而不效。该患儿平素喜食肉类、辛辣,肺胃有蕴热可知,虽口不干渴,但舌苔已呈微黄,脉有数意,亦为体内有热之象。9月份天在季秋,阳明燥金主气,天将黎明发病,乃机体阳气渐旺之时,血得热则行,诸热迫血妄行,以致鼻腔出血。

此时本该清肺胃之热以止血,连延数医但用西药止血而不效,虽延一医使用了白茅根,但煎服方法欠妥,血仍不止。考,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此外,本品味甘性寒,能清肺胃之蕴热,近贤张锡纯氏谓:“最善透发脏腑郁热。”煎法用法论之亦详,可参看《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解”篇。

及至余处诊治,仍用白茅根合辛、甘、寒清热泻火之生石膏,以清肺胃之蕴热。出血已数日不止,恐其气虚也,太子参、味甘、微苦、药性平和、补气而不燥热,用于本证补气以摄血。在煎药方法上是仿近贤张锡纯氏“作茅根汤法”吾不敢掠美。药汤做成后,嘱放凉服,是《内经》“热者寒之”之意也。送服三七粉1克者,意在加强止血之力也,终于在服药后3小时内使患儿血止体安。余用以上方药、煎服法曾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辩证为肺胃蕴热患者数十例且屡用屡验,故记于此,以与诸君共勉之。

猜你喜欢

  • 乌柏根的皮到底是什么呢?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京大戟和红大戟的区别?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红大戟的别名又叫什么?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

  •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它在我的家乡常有,老叶鲜绿色,新野嫩绿色,层次交替、变化明显,俨然一件艺术品,亦或一副水彩画,它是甘遂,是我国的特有,虽说它的茎叶美丽,可入药的呢,却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边路旁,因为可以入药,现在已经被人工种植,味苦、性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