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

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痹,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知母10克,制附子5克,生地20克,当归15克,炙甘草6克,桑枝15克,地龙10克,红花10克,威灵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鸡血藤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关节活动不利减轻,腰部觉得舒服,但是下肢沉重无力,全身乏力,舌有齿痕,脉滑沉取无力,改为补养气血,活血通络为主调治:黄芪20克,炒白术1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薏苡仁10克,秦艽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21剂之后,诸症悉除,病告痊愈。

按: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之痹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内虚,外邪趁虚侵人体,正如《证治汇补》言:“由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久而成痹。”痹证之治疗,当宗林佩琴所言“三痹各有所胜,用药以胜者为主,而兼者佐之”,风盛行痹治用防风汤加减,寒盛痛痹方用乌头汤加减,湿盛着痹选用薏苡仁汤加减,风湿热痹可选宣痹汤加减,湿热伤阴之痹则选《金匮要略》治疗风湿历节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肝肾亏虚之痹则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另外痹证日久“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叶天士语)为治,临床多用虫类搜风通络止痛之药,如地龙、蜈蚣、水蛭、穿山甲等深入隧络,攻剔痼结之“败痰凝瘀”。痹证病久缠绵反复,故而治疗“当图缓攻”,切记峻药伤正。

此案患者素有痹证,且每逢阴天下雨,全身关节出现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显系寒湿为患,而风邪不盛;口黏、口干欲饮,苔黄,寒湿又有化热之象,遂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因其风邪不盛,故去防风、麻黄之属;虽寒湿明显,但其疼痛不显,故不用《金匮要略》治疗寒湿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之乌头汤,而以治疗风湿历节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为主。方中桂枝、附子温经散寒,宣阳通痹;知母、生地清热养阴,以除内热,兼防温热化燥伤阴;当归、红花、鸡血藤、地龙、桑枝养血活血,通络除痹;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散寒除湿,舒经活血通络,尚能补益肝肾。首诊祛邪通络为主,兼以扶正,二诊之时,寒湿得化,气血经络遂通,故见关节活动不利减轻,但下肢沉重无力,脉亦无力,遂在活血通经基础之上,加入黄芪、苍白术、薏苡仁等药,健脾益气,助脾行湿,使得气血生化有源,经络筋节得以滋润濡养,如此药证合拍,痹证自除。

猜你喜欢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睡前泡脚的好处和坏处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

  • 烧心是什么原因?

    烧心很多人都经历过,吃多了油腻辛辣,比如火锅或者撸串会觉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烧。那么问题来了,烧心烧的真的是心吗?其实并不是,烧心烧的并不是心脏,也不是胃,而是心脏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烧了。胃本身就是产生胃酸的器官,有保护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