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分娩疼痛

分娩疼痛

【概述】

分娩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然而由于产妇的恐惧和紧张等,一些外来刺激都会引起产妇的疼痛感觉。对一些精神极为紧张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必须行镇痛或麻醉措施才能控制。因此,预防分娩疼痛有一定临床意义。目前主要采取精神预防和药物预防。

针灸预防分娩疼痛,约在上一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经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针灸之法不仅预防分娩疼痛效果显著,且有一定催产作用,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国外应用镇痛术处理产痛比较普遍,这类镇痛术常常会影响宫缩的正常发展和胎儿的安全,因此,近些年来,针灸预防之法,已逐渐推广到日本、美国等国家。

针灸预防分娩疼痛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经络或神经调节作用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激发体内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痛阈升高之故。

针灸预防分娩疼痛的方法,有体针、电针、穴位注射法等。

方法:

- 电针 -

取 穴:

常用穴:次髎。

备用穴: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腹结透气冲。

操 作:

先取常用穴,以28号毫针从骶孔深刺入骶骨,宜反复提插捻转至得气,最好使针感传达至小腹。然后接通电针仪,脉冲输出电压3~5伏,频率4000次/分。持续通电30~40min,电流强度据症情而定。如效不佳,加取备用穴。

效 果:

以本法观察250例,有效22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0.8%。

注意事项:

(1)主要用于出现产痛之早期,以防止疼痛进一步发展,此法效果较为确切。

(2)本法操作的难点在于毫针须刺入骶孔,尤其是身体较肥胖者,因此 在针刺前应先定好具体位置。

- 体针 -

取 穴:

常用穴: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备用穴:次髎、曲骨、归来。

操 作:

以常用穴为主,酌配备用穴。均在得气之后,用中等度刺激,泻法或平补平泻之法,留针20min,并行间断刺激(5~10min运针一次)。

效 果:

以本法共预防分娩痛72例,结果有效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

注意事项:

(1)体针法主要用于出现症状时,以预防阵痛的发生。

(2)据著者体会,本法的关键在于掌握三阴交和合谷的针法,针感受虽应因人而异,但宜略强一些。

- 穴位注射 -

取 穴:

常用穴:次髎、合谷、三阴交、关元。

操 作:

药液为0.25%普鲁卡因注射液。

上述穴位可均取,也可先取2~3个,二侧均用。常规消毒穴位后,用5号齿科针头吸入药液,迅速刺入穴位,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每穴推入药液0.5~2.0ml。

效 果:

以穴位注射法,预防58例,全部有效。

注意事项:

(1)本法较迅速简便,适于分娩痛的预防。

(2)此法须注意先作普鲁卡因注射液皮试,以防过敏。

- 综合法 -

取 穴:

常用穴:足三里、承山、三阴交、合谷。

备用穴:曲骨、维道、气海、内关。

操 作:

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穴位及采用不同手法,一般从产程开始进行。如有不适感,用指压或针刺(亦可埋针)足三里。在开口期,指压承山,以防腰骶部酸困,针刺三阴交、合谷,可达催产目的。针刺或指针曲骨穴,以防止耻骨上部疼痛发生。娩出期,针维道,以防会阴蹩胀。一旦出现疼痛,在耳轮上针刺,并以艾条温和灸曲骨、三阴交、合谷、维道各穴。在胎盘娩出期,针刺气海,以促进胎盘娩出,防止出血。产妇呕吐,针刺内关。上述针刺,一般不予留针,如出现产痛,可留针15~30min。

效 果:

用此法曾观察32例,仅4例发生产痛,说明有一定作用。

注意事项:

(1)综合法,是按照不同阶段进行预防,施行时宜按操作规程。

(2)本法取穴繁复,操作麻烦,是其缺点。但本法尚有缩短产程及抑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其他症状。因此读者可在临床中比较选用。

猜你喜欢

  • 秋凉伤人,三个部位需要保护好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瘦人吃不胖,胖人瘦不下是什么原因?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