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药食两用明绿豆

药食两用明绿豆

绿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为豆科草本植物绿豆的种子,又称青小豆,在秋季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荚壳及杂质,种子备用。它始载于唐代的《食疗本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真济世之良果也”。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消肿止痒、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类等成分,绿豆作为药食两用的珍品,在众多的中药绿豆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绿豆中的精品——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由于明光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再加上土壤多为沙壤土、黄白土、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对绿豆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绿豆,具有色泽碧绿、粒大皮薄;汤清易烂、清香润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享有“绿色明珠”之美誉。据有关部门对明绿豆的成分检验,每千克明绿豆含粗蛋白质25.26g,粗淀粉54.24g,钙977.8㎎,铁43.62㎎,磷417㎎、锌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明光绿豆自1915年左右开始对外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次在国内外名优特产产品展销会中获得金奖。

据明光市中医院名老中医介绍,这里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绿豆用于临床治病,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绿豆是一味灵丹妙药,如最常用的中药解毒方剂绿豆甘草解毒汤,即是绿豆和甘草适量煎汤,用于乌头、附子类中毒,铅中毒及农药中毒等,故有“绿豆配甘草,解毒少不了”之颜语。炎夏酷暑饮一杯清凉可口的明绿豆汤,即感心宁神静,暑意全消。绿豆与荷叶、白糖同煮可清热止痒,与金银花同煮,可用于热病发热心烦或小便短赤。可见道地的明绿豆对人民群众的强身健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詹步光)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