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含碘中药治疗甲亢思路探讨

含碘中药治疗甲亢思路探讨

是否应用含碘中药、如何恰当应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作者总结了临床上的主要意见及运用情况,提出应通过一系列实验性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寻找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运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的新思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属中医学“瘿病”范畴。中医治“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晋代葛洪率先用海藻酒治疗“瘿病”。此后,历代医家论治“瘿病”亦多主张用海藻、昆布等含碘丰富的软坚散结药。唐代王焘着《外台秘要》共收集到36种治“瘿”方剂,其中海藻玉壶汤、四海舒郁丸、消瘿汤等经世名方均为含碘丰富的中药方剂。一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医治“瘿”必用海藻、昆布等含碘丰富中药。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渗透和影响,近20多年来,部分中医对应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这一传统提出质疑,对其利弊、取舍产生诸多意见分歧。有主张用者,有主张摒弃者,亦有主张依据情况选用者。

沿袭经典古方——主张使用含碘丰富中药为主

王家元用含碘丰富的海藻、昆布、夏枯草、香附和豁痰散结的浙贝、鳖甲等药制成片剂,治疗甲亢患者21例,结果1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平均治疗6个月后,19例甲状腺素3(T3)高的患者中17例降为正常,2例偏低;16例甲状腺素4(T4)高的患者中14例降为正常,另2例也有所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这与长期、大剂量碘化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的理论不相符,考虑是中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效果。张淑芝用甲亢丸治疗甲亢152例,总有效率达80.9%,其中甲亢丸由海藻、昆布等含碘丰富中药配合其他化痰散结中药制成。朱重光认为,含碘中药不能完全与西药碘剂等同,且对消除肿大的甲状腺有独到之处。

依据医学研究———主张摒弃使用含碘中药

高洪春依据现代医学研究结论,认为治疗甲亢不宜应用碘化物。中药海藻、昆布、海带等药物是含碘药物,如果用于甲亢,即使符合中医的辨证,也将是有害无益的。伍锐敏认为,含碘丰富的方药只能用于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和青春期甲状腺肿,而治疗甲亢时则不宜单纯采用这些方药,更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其所依据的亦是现代医学研究结论。方水林认为,含碘较高的海带、紫菜、昆布、黄药子之类药,虽有软坚化结的作用,但有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成分,原则上不用。李常度等认为,中药里的碘与西药碘化物中的碘是同一元素,即使是含碘量较少的中药(如香附、夏枯草、玄参),其含碘量也超过规定剂量,由此推理此类中药所含的碘必然产生类似碘剂相同的药理作用是合乎情理的。他们还指出由于碘的药理作用特点,对应用含碘丰富的中药,如海藻、昆布等为君药作为甲亢的常规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总结临床经验——主张使用含碘量少的中药

更多临床医生在治疗甲亢时,主张仅选用含碘量少的中药。郑俊煦等认为,在中药复方中适当应用含碘较少的中草药,如夏枯草、黄药子等,不仅可以克服含碘药物的弊病,而且可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甲亢的疗效,稳定、缓解甲亢症状。他们用自拟甲亢平汤(玄参、夏枯草、黄药子等含碘量较少的中药)治疗甲亢65例,总有效率为93%,痊愈26例。萧相如总结父亲萧立渭治疗甲亢经验,针对甲亢阴虚为本的基本病机,用大定风珠为主方治疗甲亢,取得较好疗效。其所用大定风珠中生鳖甲、龟板均为含碘量较少的中药。

根据病情发展——主张适当选择含碘中药

王旭提出,是否用含碘中药、如何恰当应用含碘中药,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含碘量丰富的中药如海藻、昆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可以”消瘿”,但不能平抑“甲亢”。而含碘量较少的中药如夏枯草、玄参、香附、贝母等,既可消瘿散结,又有清热养阴、理气化痰之效,“消瘿”与平抑“甲亢”同时并举。一般在甲亢初期或恢复期,若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而无明显阳亢火热之象时,可短期配伍含碘量多的中药以化痰软坚,但不能“效不更方”,长期久服或过量服用,否则会出现可有失效、复发现象。若阳亢火热征象显著,化痰软坚已非其主要治则,而含碘量少或不含碘的中药同样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故在辨证用药中应相对少用或不用含碘量多的中药。

潘文奎提出,“瘿瘤”与甲亢并非同一疾病。古代所谓之“瘿瘤”,主要是指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多由于缺碘所致。而甲亢除有甲状腺肿大之外,还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分泌旺盛的病理改变,缺碘并非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故而应用含碘药反而有促使甲状腺激素储存的弊端。其次,中药治疗甲亢并不是单纯依靠中药里的含碘成分,而是通过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碘剂的疗效。第三,甲亢并不禁用含碘药物,在西药中用碘剂短期突击治疗甲亢危象,或做甲状腺手术前准备均是明证。含碘中药有三大适应证:一是单纯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甲状腺肿之弥漫性甲状腺肿大者;二是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有局灶性甲状腺肿而无明显甲亢表现者;三是甲亢伴有甲状腺肿大者,待其阳亢症状有所缓解,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时,可投用含碘中药以软坚消瘿。

邢少华认为,碘药实际上就是中医所拥有的一种短效抗甲状腺剂,应用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以软坚散结为主要功效的海藻、昆布、海带等含碘丰富中药,在用于甲亢时,不仅局限于消肿散结,而且应取其缓解亢进症状的权宜用药之意,其施治要点概括为:重剂、短期,忌讳量轻、全程。

据研究,不同的含碘中药,根据其含碘量多少分为两类。一类是含碘量较多的,多为海产植物药,如海带、海藻、昆布;另一类是含碘量较少的,有植物药或介类药,如香附、夏枯草、川贝、玄参、木通、牛蒡子、黄药子、丹参、龙骨、牡蛎等。古代中医先贤们并不知碘元素为何物,但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治瘿用含碘药这一宝贵经验。而面对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医也应持开放的态度,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寻求新的发展和延伸。在运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的利弊取舍问题上,现代中医学家们从理论上、从临床实践上均进行了论证和总结,但遗憾的是缺乏有力的实验数据。现代医学则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治疗甲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医也可以借鉴、吸收,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诊断、治疗和选方选药量化的准确性。含碘中药的成分要比碘剂复杂,除含碘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甘露醇等不同成分,而且中药方剂是针对患者机体的病理状态来选药组合的,方剂中各中药间的复杂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揭示。除了碘的基本作用机理外,碘还可能与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变弊为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目前,王庆浩等已经开始做治疗甲状腺中药的筛选实验,为下一步拆方筛选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认为,既不可对现代医学所揭示的甲亢病理、生理规律以及碘对于甲亢患者的作用规律等研究成果熟视无睹,一味拘泥于古方,也不可简单地用现代医学理论去推论、指导中医用药,对古方全盘否定,视含碘中药为禁忌用药。而应当以科学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在吸收祖国医学精髓、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实验性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寻找出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运用含碘中药治疗甲亢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