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
颔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hàn ㄏㄢˋ
颔字笔顺
撇捺捺折竖折横横撇竖折撇捺 颔的笔顺
基本含义
● 颔 (頷) hàn ㄏㄢˋ ◎ 下巴颏:“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 点头:颔首。颔之而已。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颔 頷 hàn 〈名〉 (1) (形声。从页( xié),含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下巴颏) (2) 同本义 [chin] 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释名》 颐,或曰颔车。——《释名·释形体》 绝其颔。——《公羊传·宣公六年》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庄子·列御寇》 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传》 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白居易《东南行》 (3) 又如:颔车(齿下骨的别名);颔雪(颔下的白须);颔颏(下巴) (4) 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颏部的下方,结喉的上方 [submental region]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素问·刺热篇》词性变化 ◎ 颔 頷 hàn 〈动〉 (1) 点头 [nod] 逆于门者,颔之而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颔首;颔头(点头);颔命(接受旨意) (3) 摇动 [shake]。如;颔颐(动动腮巴)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hàn][《廣韻》胡感切,上感,匣。][《廣韻》胡男切,平覃,匣。]“颔1”的繁体字。(1)下巴。(2)点头。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3)摇动。(4)特指摇头。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下平十三覃·上声二十七感[粤 语]:ham5[闽南语]:am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字部】 頷;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410第45【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考證:〔【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字源字形

颔字组词
鬓颔 靛颔 顿颔 丰颔 鼓颔 颏颔 颔颐 颔雪 颔头 颔首 颔命 颔联 颔颏 颔词 颔车 虎头燕颔 黄颔蛇 黄颔 龙威燕颔 龙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