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繄的字典解释
yīyi1

繄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繄总笔画
17
繄  结  构
上下结构
繄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繄统一码
U+7E44
繄五笔86
ATDI
繄五笔98
ATDI
繄  仓  颉
SEVIF
四角号码
77903
汉字编号
8101

繄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yīyi1  ㄧyi1

繄字笔顺

横撇横横撇捺折撇折折捺折折捺竖撇捺 繄的笔顺

基本含义

基本解释

yī   ㄧˉ ◎ 文言助词,惟:“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 相当于“是”:“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yī  (1) (形声。从糸( mì),繄( yī )声。①本义:戟的套子。②句中、句首语气词) (2) 惟;只 [only]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 (3) 是 [yes]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国语》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汉语字典

[①][yī][《廣韻》烏奚切,平齊,影。](1)青黑色缯。(2)是。(3)惟。(4)至。(5)语气助词。[②][yì][《廣韻》於計切,去霽,影。](1)叹声。(2)见“繄2袼”。

音韵参考

[上古音]:脂部闕母,iei[广 韵]:烏奚切,上平12齊,yī,蟹開四平齊影[平水韵]:上平八齐·去声八霁[粤 语]:ji1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繄;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37第05【廣韻】烏奚切【集韻】【韻會】煙奚切,𠀤音鷖。【正韻】於宜切,音伊。【說文】戟衣也。一曰靑黑色。【廣韻】赤黑繒。 又【詩·邶風·自詒伊阻箋】伊當作繄。繄猶是也。 又【左傳·隱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註】繄,語助辭。 又【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𠀤音翳。【類篇】歎聲。一曰繄格,小兒次衣也。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繄字字源字形小篆 繄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繄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繄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繄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繄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繄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繄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繄字组词

讫繄  障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