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嗟的字典解释
jiē

嗟  部  首
部外笔画
9
嗟总笔画
12
嗟  结  构
左右结构
嗟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嗟统一码
U+55DF
嗟五笔86
KUDA
嗟五笔98
KUAG
嗟  仓  颉
RTQM
四角号码
68012
汉字编号
5157

嗟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jiē  ㄐㄧㄝ

嗟字笔顺

竖折横捺撇横横横撇横竖横 嗟的笔顺

基本含义

jiē   ㄐㄧㄝˉ ◎ 又 yuē ㄐㄩㄝˉ ◎ 文言叹词:嗟乎。嗟叹。嗟来之食。

英文翻译

lamen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iē  (1)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2) 感叹声 [alas] 嗟叹使心伤。——《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唐· 韩愈《师说》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 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 (4) 表示呼唤 [hello] 嗟,我士,听无哗。——《书·秦誓》 (5)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词性变化 jiē  〈动〉 (1) 叹息 [sigh;heave a sigh]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嗟呀(叹息);嗟咨(慨叹);嗟怨(悲叹;怨恨);嗟伤(叹息伤感) (3) 赞叹 [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se] 见其所为文,嗟赏之。——《宋史·王质传》 (4) 又如:嗟仰(赞叹景仰);嗟尚(赞叹嘉尚);嗟赞(赞叹);嗟异(赞叹称异)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jiē][《廣韻》子邪切,平麻,精。]亦作“差7”。(1)叹词。表招呼。(2)叹词。表应答。(3)叹词。表悲伤。(4)叹息。(5)赞叹。(6)感叹。[②][jiè][《字彙補》子夜切]见“咄嗟”。

音韵参考

[上古音]:歌部精母,tzyai[广 韵]:子邪切,下平9麻,jiē,假開三平麻精[平水韵]:下平六麻[唐 音]:*tzia[国 语]:jiē,juē[粤 语]:ze1[闽南语]:chi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嗟;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203第21〔古文〕𨲠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咨邪切,音罝。【玉篇】嗟歎也。【廣韻】咨也。【集韻】一曰痛惜也。【爾雅·釋詁】嗟,𨲠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又【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𧨁。【集韻】本作𧪰,亦書作𧪘。 又【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又【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嗟字字源字形小篆 嗟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嗟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嗟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嗟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嗟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嗟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嗟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嗟字组词

哀嗟  悲嗟  拊嗟  惨嗟  长嗟  称嗟  叱嗟风云  叱嗟  猝嗟  耋嗟  咄嗟之间  咄嗟立办  咄嗟叱咤  咄嗟便办  咄嗟  呼嗟  赍嗟  嗟嗞乎  嗟咨  嗟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