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蕃的字典解释
bō,fán,fān

蕃  部  首
部外笔画
12
蕃总笔画
15
蕃  结  构
上下结构
蕃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蕃统一码
U+8543
蕃五笔86
ATOL
蕃五笔98
ATOL
蕃  仓  颉
THDW
四角号码
44609
汉字编号
5878

蕃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bō,fán,fān  ㄅㄛ,ㄈㄢˊ,ㄈㄢ

蕃字笔顺

横竖竖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 蕃的笔顺

基本含义

fán   ㄈㄢˊ ◎ 茂盛:蕃茂。蕃昌。蕃芜。 ◎ 繁多:蕃衍(同“繁衍”)。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ō (1) ——吐蕃( Tǔbō) [Tibetan regime in ancient China]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2) 另见 fān;fán词性变化 fán  〈动〉 (1) 繁殖;增长 [propagate;multiply] 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 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 (2)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 (3) 另见 fān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fán][《廣韻》附袁切,平元,奉。](1)生息;繁殖。(2)茂盛;兴旺。(3)众多。(4)通“皤”。白色。(5)通“薠”。草名。[②][fān][《廣韻》甫煩切,平元,非。](1)通“藩”。篱落;屏障。(2)通“藩”。藩屏;捍卫。(3)通“藩”。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4)通“藩”。颊侧。(5)通“番”。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6)通“番”。轮流更替。参见“蕃2匠”。(7)通“”、“轓”。车耳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来遮蔽尘土。[③][pí][《集韻》蒲糜切,平支,並。]姓。汉有蕃嚮。见《後汉书·党锢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元部并母,biuan[广 韵]:附袁切,上平22元,fán,山合三平元並[平水韵]:上平十三元[粤 语]:faan4[闽南语]:hoa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蕃;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056第33【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註】蕃,息也。 又草名。【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又鳥名。【山海經】𣵠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又方煩切,音樊。義同。 又與藩通。【詩·大雅】四國于蕃。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前漢·地理志】魯國蕃。【註】邾國也。 又【後漢·黨錮傳】蕃嚮。【註】蕃,姓也。

字源字形

蕃字字源字形

蕃字组词

八蕃  北蕃  便蕃  边蕃  蕃滋  蕃祉  蕃殖  蕃植  蕃孕  蕃岳  蕃援  蕃袬  蕃育  蕃踰  蕃夷  蕃衍  蕃学  蕃宣  蕃鲜  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