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
檮 部 首
木
部外笔画
14
檮总笔画
18
檮 结 构
左右结构
檮造字法
繁体字
檮
檮统一码
U+6AAE
檮五笔86
SFNF
檮五笔98
SFNF
檮 仓 颉
DGNI
四角号码
44941
汉字编号
檮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chóu ㄔㄡˊ
檮字笔顺
横竖撇捺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折横横竖捺 檮的笔顺
基本含义
● 檮 chóu ㄔㄡˊ● 檮 dào ㄉㄠˋ ◎ 均见“梼”。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chóu][《廣韻》直由切,平尤,澄。]“梼1”的繁体字。(1)刚木。参见“檮樹”。(2)通“籌”。数码。[②][táo][《廣韻》徒刀切,平豪,定。]“梼2”的繁体字。见“檮2杌”。[③][dǎo][《廣韻》都晧切,上晧,端。]通“擣1”。“梼3”的繁体字。舂。
音韵参考
[广 韵]:直由切,下平18尤,chóu,流開三平尤澄[平水韵]:下平四豪·下平十一尤[国 语]:táo,dǎo[粤 语]:to4tou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檮;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558第15【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濤。【說文】斷木也。本作𣚑。【左傳·文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敎訓,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又楚史名。【孟子】楚之檮杌。【韻會】檮杌,惡木,取其記惡以爲戒也。 又瑞獸名。【周語】惠王十五年,內史過曰:商之興也,檮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朱傳】以爲惡獸名。 又無知貌。【郭璞·爾雅序】不揆檮昧。 又【唐韻】【韻會】直由切【集韻】陳留切【正韻】徐留切,𠀤音稠。剛木也。 又瑞草名。【史記·龜筴傳】上有檮蓍,下有伏龜。 又山名。【前漢·霍去病傳】有檮余山。 又人名。【左傳·文十八年】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 又音儔。【左傳·杜註】檮杌兇頑無儔匹貌。 又【集韻】覩老切,音倒。【博雅】刺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博雅】棺也。考證:〔【左傳·文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敎誨。〕 謹照原文顓頊下增氏字。誨改訓。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