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藣的字典解释
bēi

藣  部  首
部外笔画
15
藣总笔画
18
藣  结  构
上下结构
藣造字法
繁体字
藣统一码
U+85E3
藣五笔86
ALCX
藣五笔98
ALCX
藣  仓  颉
TWLP
四角号码
44212
汉字编号

藣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bēi  ㄅㄟ

藣字笔顺

横竖竖竖折竖竖横折捺竖折横横撇折撇折 藣的笔顺

基本含义

bēi   ㄅㄟˉ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 古代跳舞者所执的牛尾。 ◎ 古代悬钟磬架柱的饰物。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bēi][《廣韻》彼為切,平支,幫。](1)同“芭”。草名。(2)古代舞者手执的牛尾。(3)古代悬钟磐架柱的饰物。

音韵参考

[广 韵]:彼爲切,上平5支,bī,止開三平支B幫[平水韵]:上平四支[粤 语]:be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藣;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065第45【唐韻】彼爲切【韻會】班糜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陂。【說文】草也。 又【集韻】蒲糜切,音皮。部靡切,音被。義𠀤同。 又彼義切,音賁。筍𧇀飾。【爾雅·釋器】旄謂之藣。【疏】旄牛尾,一名藣,舞者所執也。 【集韻】或作𧄾、𧀛。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藣字字源字形小篆 藣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藣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藣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藣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藣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

藣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