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簦的字典解释
dēng

簦  部  首
部外笔画
12
簦总笔画
18
簦  结  构
上下结构
簦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簦统一码
U+7C26
簦五笔86
TWGU
簦五笔98
TWGU
簦  仓  颉
HNOT
四角号码
88108
汉字编号

簦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dēng  ㄉㄥ

簦字笔顺

撇横捺撇横捺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簦的笔顺

基本含义

dēng  ㄉㄥˉ ◎ 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ēng  〈名〉 (1) 古代有柄的笠,类似现在的伞 [a large broad-rimmed bamboo or straw hat with a handle] 簦,笠盖也。从竹,登声。——《说文》。今之省雨伞也。 [夫差]遵 汶伐 博,簦笠相望于 艾陵。——《国语·吴语》 (2) 器名 [a kind of vessel] [罕拔]后乏盐,求于 瑞体, 瑞体馈海盐五千簦。—— 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dēng][《廣韻》都滕切,平登,端。]古代长柄笠。犹今雨伞。

音韵参考

[广 韵]:都滕切,下平17登,dēng,曾開一平登端[平水韵]:下平十蒸[粤 语]:da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簦;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899第25【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說文】笠蓋也。【史記·平原君傳】虞卿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註】簦,長柄笠。【急就篇註】簦、笠,皆所以禦雨。大而有把,手執以行,謂之簦。小而無把,首戴以行,謂之笠。【古逸詩·越謠歌】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爲君下。 又【篇海】竹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簦字字源字形小篆 簦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簦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簦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簦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簦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簦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簦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簦字组词

檐簦  担簦  簦笠  蹑蹻檐簦  蹑蹻担簦  蹑蹺檐簦  蹑蹺担簦  蹑屩檐簦  蹑屩担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