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噫的字典解释
àiai4,yìyi4,yīyi1

噫  部  首
部外笔画
13
噫总笔画
16
噫  结  构
左右结构
噫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噫统一码
U+566B
噫五笔86
KUJN
噫五笔98
KUJN
噫  仓  颉
RYTP
四角号码
60036
汉字编号
6106

噫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àiai4,yìyi4,yīyi1  ㄞˋai4,ㄧˋyi4,ㄧyi1

噫字笔顺

竖折横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捺折捺捺 噫的笔顺

基本含义

基本解释

yī  ㄧˉ ◎ 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鸣。噫嘻。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ài 〈动〉 (1) 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 [belch]。如:噫气(气壅塞而得通;吐气) (2) 呼气;吹气 [breathe out;exhale]。如:噫欠(噫气和打哈欠。泛指吐气) (3) 另见 yī;yí基本词义 yī  (1) (形声。从口,意声。( ài)本义:出气) 感叹声 [alas] (2) 表示悲痛或叹息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噫,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 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噫乎(表示慨叹);噫嗟(表示慨叹);噫呜(感慨悲叹貌);噫嘘(叹息貌) (4) 表示呼告。如:噫歆(祭祀时,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噫喑叱咤(大声喝叫);噫噫(答应声);噫兴(犹噫歆);噫噫叱咤(大声喝叫) (5) 表示惊异 季恬逸道“噫!那里来的这位太太?”——《儒林外史》 (6) 又如:噫——怪!这是谁做的饭?;噫嘻吁(表示惊异或慨叹) (7) 另见 ài;yí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汉语字典

暂无汉字(噫)的汉语大字典的解释

音韵参考

[广 韵]:於其切,上平7之,yī,止開三平之影[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十卦[唐 音]:qi?[国 语]:yī[粤 语]:ji1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噫;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210第08〔古文〕𢤏【廣韻】【集韻】【韻會】𠀤於其切,音醫。【玉篇】痛傷之聲也。【廣韻】恨聲。【集韻】亦歎聲。【禮·檀弓】噫。【註】不寤之聲。【釋文】噫,本又作意,於其反。【後漢·梁鴻傳】作五噫之歌。【詩·周頌】噫嘻成王。【傳】噫,歎也。【集韻】或作意嘻譆懿𧮒。 又【集韻】於希切,音衣。本作㥋,哀痛聲。與偯譩同。 又【集韻】隱已切,音譩。義同。 又【唐韻】於介切【集韻】【韻會】乙介切,𠀤音呃。【說文】飽食息也。【廣韻】噫氣。【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釋文】噫,於界反。【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釋文】噫,乙戒反,一音蔭。【集韻】或作欬。通作䬵。 又【集韻】於記切,音意。痛聲。或作譩。 又乙力切,音億。語辭。通作億抑。考證:〔【禮·內則】不敢噦噫噎咳。〕 謹照原文噎改嚏。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噫字字源字形小篆 噫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噫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噫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噫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噫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噫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噫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噫字组词

哕噫  凭噫  秋噫  呜呼噫嘻  五噫歌  五噫  噫郁  噫吁哉  噫吁嚱  噫吁嘻  噫吁唏  噫嘤  噫瘖  噫喑叱咤  噫噫  噫噎  噫哑  噫嘘  噫兴  噫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