蠚
蠚 部 首
虫
部外笔画
14
蠚总笔画
20
蠚 结 构
上下结构
蠚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蠚
蠚统一码
U+881A
蠚五笔86
ADKJ
蠚五笔98
ADKJ
蠚 仓 颉
TKRI
四角号码
44136
汉字编号
蠚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hē ㄏㄜ
蠚字笔顺
横竖竖横撇竖折横竖折横竖横捺竖折横竖横捺 蠚的笔顺
基本含义
● 蠚 hē ㄏㄜˉ ◎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昆仑之山)有鸟焉,其状如蜂,……蠚鸟兽则死。”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蠚 hē 〈动〉 同“蜇” [sting]。有毒腺的动物刺毒别的生物 蠚木则枯。——《山海经》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hē][《廣韻》呵各切,入鐸,曉。][《廣韻》丑略切,入藥,徹。]亦作“1”。(1)毒虫咬刺,螫痛。(2)指毒虫。
音韵参考
[广 韵]:丑略切,入18藥,chuo,宕開三入陽徹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蠚;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101第19【集韻】【韻會】【正韻】𠀤黑各切,音郝。【類篇】蟲毒。【廣韻】螫也。【博雅】痛也。【詩·小雅】卷髮如蠆。【疏】蠆,螫蟲也。螫又作蠚。【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水居,蝮蛇蠚生。【山海經】崑崙之山有鳥焉,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又【廣韻】丑略切,音㲋。【類篇】施隻切,音釋。呼酷切,音熇。義𠀤同。 又【字彙補】知列切,音哲。東西方音不同也。 【集韻】或作𧍷。【篇海】亦作𧍗。考證:〔【前漢·嚴助傳】暴露小居。〕 謹照原文小居改水居。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