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涼的字典解释
liáng

涼  部  首
部外笔画
8
涼总笔画
11
涼  结  构
独体结构
涼造字法
繁体字
涼统一码
U+6DBC
涼五笔86
IYIY
涼五笔98
IYIY
涼  仓  颉
EYRF
四角号码
30196
汉字编号

涼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liáng  ㄌㄧㄤˊ

涼字笔顺

捺捺横捺横竖折横竖撇捺 涼的笔顺

基本含义

liáng   ㄌㄧㄤˊ ◎ 同“凉”。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liáng][《廣韻》吕張切,平陽,來。][《廣韻》力讓切,去漾,來。]亦作“凉1”。(1)薄酒。(2)薄;轻微。(3)寒冷。(4)微寒;清凉。(5)指秋季。参见“涼天”、“涼月”。(6)愁苦。(7)比喻灰心、失望。(8)人烟稀少;冷落。(9)方言。舒适,痛快。(10)通“”。杂色。(11)国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在今甘肃省一带的政权,国号皆称“凉”。有前凉、後凉、北凉、南凉、西凉等。(12)州名。西汉置,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为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参阅《晋书·地理志上》、《清一统志·涼州府一》。(13)姓。三国魏有涼茂。见《三国志·魏志》本传。[②][liàng][《廣韻》力讓切,去漾,來。]亦作“凉2”。(1)把热东西放一会儿,使之变凉。(2)把东西放在通风处使干燥。今作“晾”。(3)方言。犹冷落,撇在一边。(4)通“亮”。辅佐。(5)通“諒”。参见“涼2陰”。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来母,liang[广 韵]:呂章切,下平10陽,liáng,宕開三平陽來[平水韵]:下平七阳[唐 音]:*liɑng[国 语]:liáng,liàng[粤 语]:loeng4[闽南语]:liang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涼;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8第24【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涼字字源字形小篆 涼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涼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涼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涼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涼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涼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涼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涼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