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螫的字典解释
shì,zhē

螫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螫总笔画
17
螫  结  构
上下结构
螫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螫统一码
U+87AB
螫五笔86
FOTJ
螫五笔98
FOTJ
螫  仓  颉
GKLMI
四角号码
48136
汉字编号
6199

螫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shì,zhē  ㄕˋ,ㄓㄜ

螫字笔顺

横竖横撇竖撇捺撇横撇捺竖折横竖横捺 螫的笔顺

基本含义

shì   ㄕˋ ◎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英文翻译

sting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ì  〈动〉 (1) 毒虫或毒蛇咬刺 [sting]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3) 因恼怒而加害 [do harm] 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 (4) 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基本词义 zhē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shì][《廣韻》施隻切,入昔,書。](1)毒虫或蛇咬刺。(2)引申为如同毒虫的咬刺;刺激。(3)毒害。(4)引申为危害。(5)恼怒。(6)蝎的前螯。

音韵参考

[广 韵]:施隻切,入22昔,shi,梗開三入清書[平水韵]:入声十一陌[粤 语]:cik1s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螫;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94第48【唐韻】【韻會】【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說文】蟲行毒也。【詩·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 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索隱註】螫,音臛。 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 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 【廣韻】亦作蠚。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螫字字源字形小篆 螫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螫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螫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螫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螫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螫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螫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螫字组词

刺螫  毒螫  蜂螫  蝮螫解腕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虺螫  撩蜂吃螫  蛇螫断腕  螫针  螫蝎  螫手解腕  螫手  螫噬  螫乳  螫口  螫蜂  螫毒  螫刺  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