觱
觱 部 首
角
部外笔画
9
觱总笔画
16
觱 结 构
上下结构
觱造字法
会意
繁体字
觱
觱统一码
U+89F1
觱五笔86
DGKE
觱五笔98
DGKE
觱 仓 颉
IRNBG
四角号码
53227
汉字编号
8011
觱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bì ㄅㄧˋ
觱字笔顺
横撇横竖折横折撇捺撇折撇折横横竖 觱的笔顺
基本含义
● 觱 bì ㄅㄧˋ ◎ 〔觱篥〕古代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亦作“觱栗”。 ◎ 〔觱发〕风寒冷。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觱 bì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bì][《廣韻》卑吉切,入質,幫。][《廣韻》王勿切,入物,云。](1)见“觱篥”。(2)通“滭”。参见“觱沸”
音韵参考
[广 韵]:卑吉切,入5質,bi,臻開三入眞A幫[平水韵]:入声四质[粤 语]:bit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角字部】 觱;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44第08【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俗作篳篥。 又觱發,風寒也。【詩·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滭冹。 又觱沸,泉湧出貌。【詩·小雅】觱沸檻泉。【玉篇】或作滭。 又【廣韻】【集韻】𠀤王勿切,音䬑。亦羌人吹角。 【說文】本作𧥑。【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从角。𢨋,古誖字,諧聲。然今時惟知觱矣。《說文》冹,一之日㓖冹。考證:〔【詩·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畢發。〕 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