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牆的字典解释
qiáng

牆  部  首
部外笔画
13
牆总笔画
17
牆  结  构
左右结构
牆造字法
繁体字
牆统一码
U+7246
牆五笔86
NHDK
牆五笔98
UFWK
牆  仓  颉
VMGOW
四角号码
24261
汉字编号

牆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qiáng  ㄑㄧㄤˊ

牆字笔顺

折竖横撇横竖撇捺撇捺横竖折竖折横横 牆的笔顺

基本含义

qiáng   ㄑㄧㄤˊ ◎ 见“墙”。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qiáng][《廣韻》在良切,平陽,從。]亦作“墻1”。(1)房屋、院落、城邑等的四围。多为土筑或砖砌而成,垂直于地面。(2)筑墙。(3)门屏。(4)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5)喻障碍物;隔阂。(6)通“嬙”。(7)同“廧”。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从母,dziang[广 韵]:在良切,下平10陽,qiáng,宕開三平陽從[平水韵]:下平七阳[粤 语]:coeng4[闽南语]:chhiang5,chhiong5,chhiu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爿字部】 牆;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692第29〔古文〕𤖧【唐韻】才良切【廣韻】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慈良切,𠀤音嬙。【說文】本作牆。垣蔽也。从𠾂爿聲。【爾雅·釋宮】牆謂之墉。【書·五子之歌】峻宇雕牆。【詩·鄘風】牆有茨。【傳】牆,所以防非常。 又【禮·檀弓】周人牆置翣。【註】柳衣也。【儀禮·旣夕】巾奠乃牆。【註】牆,設柩也。 又【論語】蕭牆之內。【註】鄭曰:蕭肅也。牆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又【前漢·司馬遷傳】幽于圜牆之中。【師古註】圜牆,獄也。 又複姓。【左傳·襄二十六年】寺人惠牆伊戾。【註】惠牆,氏。伊戾名。【釋文】牆或作嗇,音檣。 又【廣韻】同廧。【穀梁傳·成三年】晉却克,衞孫良夫伐牆咎如。又【左傳】作廧。 又通作嬙。【前漢·匈奴傳】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 【說文】籀文作𤖣。【廣韻】俗作墻。考證:〔【前漢·司馬遷傳】幽于圜牆之中。【師古註】園牆,獄也。〕 謹照原文園改圜。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牆字字源字形甲骨文牆字字源字形小篆 牆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牆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牆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牆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牆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牆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牆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牆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