繒
繒 部 首
糹
部外笔画
12
繒总笔画
18
繒 结 构
左右结构
繒造字法
繁体字
繒
繒统一码
U+7E52
繒五笔86
XULJ
繒五笔98
XULJ
繒 仓 颉
VFCWA
四角号码
28966
汉字编号
繒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ēng ㄗㄥ
繒字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捺撇竖折竖捺撇横竖折横横 繒的笔顺
基本含义
● 繒 zēng ㄗㄥˉ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ēng][《廣韻》疾陵切,平蒸,從。]“缯1”的繁体字。(1)古代丝织品的总称。(2)帛之厚者。(3)见“繒綾”。(4)同“罾”。鱼网。(5)通“矰”。参见“繒繳”。(6)古国名。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春秋时为莒国所灭。汉置缯县,晋以后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见《穀梁传·僖公十四年》、《国语·周语中》及《史记·吴太伯世家》。(7)姓。汉有缯贺。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②][zèng]“缯2”的繁体字。方言。绑,扎。
音韵参考
[广 韵]:疾陵切,下平16蒸,qíng,曾開三平蒸從[平水韵]:下平十蒸[粤 语]:za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繒;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938第25【廣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慈陵切,𠀤音蹭。【說文】帛也。籀文作緈。【前漢·灌嬰傳】睢陽販繒者也。【註】師古曰:繒者,帛之摠名。 又國名。【穀梁傳·僖十四年】季姬及繒子遇于防。【周語】杞繒由太姒。【註】杞繒二國,姒姓,夏禹之後。 又縣名。【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陵至繒。【註】琅邪繒縣。 又姓。【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繒氏。【前漢·文帝紀】祁侯繒賀爲將軍。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徂棱切,音層。作亙切,音贈。義𠀤同。 又與矰同。【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雁。考證:〔【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𣺦至繒。〕 謹照原文艾𣺦改艾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繒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