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裷的字典解释
yuān

裷  部  首
部外笔画
8
裷总笔画
13
裷  结  构
左右结构
裷造字法
繁体字
裷统一码
U+88F7
裷五笔86
PUUB
裷五笔98
PUUB
裷  仓  颉
LFQU
四角号码
39212
汉字编号

裷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yuān  ㄩㄢ

裷字笔顺

捺折竖撇捺捺撇横横撇捺折折 裷的笔顺

基本含义

yuān   ㄩㄢˉ ◎ 古代指覆盖东西的巾帕:“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yuān  〈名〉 头巾 [scarf]。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yuān][《廣韻》於袁切,平元,影。][《廣韻》去阮切,上阮,溪。]头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衛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王先慎集解:“《方言》:'襎裷謂之幭。'郭注:'即帊幞也。'”一说指拴在箭上的生丝绳。梁启雄解:“太田方曰:'裷者,弓繳轉卷之繩索也。'”[②][gǔn][《字彙》古本切]同“衮1”。

音韵参考

[广 韵]:於袁切,上平22元,yuān,山合三平元影[平水韵]:上声十三阮[粤 语]:gwan2jyu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衣字部】 裷;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119第05【唐韻】【集韻】𠀤於袁切,音鴛。【揚子·方言】襎裷謂之幭。【郭註】卽帊幞也。【韓非子·外儲說左篇】衞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焉。 又【廣韻】去阮切,音綣。【類篇】委遠切,音宛。窘遠切,音圈。義𠀤同。 又讀作袞。【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楊倞註】裷與袞同。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裷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裷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裷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裷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裷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裷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裷字组词

玄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