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葭的字典解释
jiā,xiá

葭  部  首
部外笔画
9
葭总笔画
12
葭  结  构
上下结构
葭造字法
上形下声
繁体字
葭统一码
U+846D
葭五笔86
ANHC
葭五笔98
ANHC
葭  仓  颉
TRYE
四角号码
44247
汉字编号
5093

葭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jiā,xiá  ㄐㄧㄚ,ㄒㄧㄚˊ

葭字笔顺

横竖竖折横竖横横折横折捺 葭的笔顺

基本含义

jiā   ㄐㄧㄚˉ ◎ 初生的芦苇:葭芦。葭莩(a.芦苇中的薄膜;b.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葭葭之亲”)。 ◎ 古同“笳”,一种乐器。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iā  〈名〉 (1) 初生的芦苇 [young shoot of a reed]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3) 通“笳”。乐器名 [Hu Jia-a reed instrument]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4) 另见 xiá基本词义 xiá 〈名〉 (1) 通“葭”。荷叶 [lotus leaf]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尔雅》 (2) 另见 jiā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jiā][《廣韻》古牙切,平麻,見。](1)初生的芦苇。(2)指葭莩灰。(3)通“笳”。古管乐器。[②][xiá][《集韻》何加切,平麻,匣。]通“遐1”。见“葭2萌”。

音韵参考

[上古音]:鱼部見母,kea[广 韵]:古牙切,下平9麻,jiā,假開二平麻見[平水韵]:下平六麻·去声十二震[粤 语]:gaa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葭;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046第10【唐韻】古牙切,音嘉。【說文】葦之未秀者。【廣韻】蘆也。【爾雅·釋草】葭,華。【註】卽今蘆也。【詩·召南】彼茁者葭。 又葭莩,見莩字註。 又笛也。【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註】鳴笛引路也。 又水名。【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 又通茄。【文𨕖註】杜摯《葭賦》。葭今作茄。 又【集韻】何加切,音遐。芙渠葉。本作蕸,或省。 又【唐韻古音】讀姑。【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又【毛詩古音攷】音蓑。【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發引和,校鳴葭。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葭字字源字形小篆 葭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葭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葭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葭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葭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葭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葭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葭字组词

吹葭  附葭  胡葭  蒹葭之思  蒹葭玉树  蒹葭倚玉树  蒹葭倚玉  蒹葭伊人  蒹葭  兼葭倚玉  兼葭秋水  兼葭  鸣葭  汀葭  葭苇  葭菼  葭思  葭墙  葭萌  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