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
潁 部 首
水
部外笔画
11
潁总笔画
15
潁 结 构
左右结构
潁造字法
繁体字
潁
潁统一码
U+6F41
潁五笔86
XIDM
潁五笔98
XIDM
潁 仓 颉
PEMBC
四角号码
21986
汉字编号
潁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yǐng ㄧㄥˇ
潁字笔顺
撇折竖折撇捺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捺 潁的笔顺
基本含义
● 潁 yǐng ㄧㄥˇ ◎ 见“颍”。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yǐng][《廣韻》餘頃切,上静,以。]亦作“泂2”。“颍1”的繁体字。(1)水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到商水县、纳沙河、贾鲁河,至安徽省寿县正阳关入淮河。(2)古地名。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颍水以北。本为春秋时周邑,后属郑。秦时属颍川郡。晋时属许昌。(3)姓。春秋郑有颍考叔。见《左传·隐公元年》。
音韵参考
[广 韵]:餘頃切,上40靜,yǒng,梗合三上清以[平水韵]:上声二十三梗[唐 音]:iu??ng[国 语]:yǐng[粤 语]:wing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潁;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48第11【唐韻】余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𠀤音穎。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荆州,其浸潁湛。【水經】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 又【前漢·地理志】潁陽、潁隂、臨潁、三縣皆屬潁川郡。○按《正字通》入頁部,今依《說文》,凡熲穎㯋潁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