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縶的字典解释
zhí

縶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縶总笔画
17
縶  结  构
上下结构
縶造字法
繁体字
縶统一码
U+7E36
縶五笔86
FUFI
縶五笔98
FUFI
縶  仓  颉
GIVIF
四角号码
45903
汉字编号

縶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hí  ㄓˊ

縶字笔顺

横竖横捺撇横横竖撇折捺折折捺竖撇捺 縶的笔顺

基本含义

zhí   ㄓˊ ◎ 见“絷”。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hí][《廣韻》陟立切,入緝,知。]“絷1”的繁体字。(1)拴住马足。(2)引申为拴缚。(3)绊马索。(4)引申谓绊住。(5)拘囚,拘捕。

音韵参考

[广 韵]:陟立切,入26緝,zhi,深開三入侵B知[平水韵]:入声十四缉[粤 语]:zap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縶;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36第09【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立切,音執。【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類篇】繫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縶,絆也。【禮·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註】縶,拘執。 又【韻補】質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縶字字源字形小篆 縶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縶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縶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縶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縶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縶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縶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縶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