赀
赀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ī ㄗ
赀字笔顺
竖横竖横撇折竖折撇捺 赀的笔顺
基本含义
● 赀 (貲) zī ㄗˉ ◎ 计量:所费不赀。不可赀计。 ◎ 同“资”。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赀 貲 zī 〈动〉 (1)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2) 同本义 [impose]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说文》 不从令者赀一甲。——《睡虎地秦墓竹简》 (3) 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 [impose poll tax] 民不儋赀钱二十二。——《汉律》。按,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赀钱二十三,所谓头钱也。 (4) 又如:赀课(赋税) (5) 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count] 隆又禁改之,所省复不赀。——《齐民要术》 (6) 又如:赀计(计量;计算);赀算(计算)词性变化 ◎ 赀 貲 zī 〈名〉 (1) 假借为“资”。财货 [money;fund] 赀,货也。——《广雅》 赀,财也。——《苍颉篇》 以赀为骑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龙闻言颇嘉其孝,常给赀以赡之,令之勤读。——《包公案》 盖棺之日,囊无余赀。——《明史》 (2) 又如:捐赀(捐助资财);赀郎(汉代富家弟子因家财多得拜为郎);赀财(钱财);赀产(财产) (3) 价,价格 [price] 布织财物,皆立其赀。——《管子》 (4) 匈奴对奴婢的称呼 [slave or slave girl] 匈奴名奴婢为赀。——《三国志》注引《魏略》 (5) 又如:赀虏(古时对匈奴的蔑称)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ī][《廣韻》即移切,平支,精。]“赀1”的繁体字。(1)罚款,罚缴财物。(2)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魏晋南北朝指征收绢绵等实物的户调。(3)文书;契约。(4)估量;计算。(5)价值;价格。(6)匈奴称奴婢。参见“貲虜”。(7)通“資”。货物,钱财。(8)通“資”。辅助。(9)通“”。细布。参见“貲麻”、“貲布”。(10)通“訾”。毁谤非议。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四支[粤 语]:z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貝字部】 貲;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213第21【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髭。【說文】小罰以財自贖也。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徐曰】卽今庸置。 又【玉篇】財也,貨也。【史記·仲尼弟子傳】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 又與訾同。【前漢·景帝紀】今訾算以上乃得官。【註】師古曰:訾,讀與貲同。 又【六書故】資別作貲。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赀字组词
不赀 财赀 缠头赀 出赀 贷赀 发赀 分赀 俸赀 丰赀 富赀 高赀户 高赀户 高赀 高赀 官赀 货赀 嫁赀 家赀 金赀 醵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