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郄的字典解释

郄  部  首
部外笔画
6
郄总笔画
8
郄  结  构
左右结构
郄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郄统一码
U+90C4
郄五笔86
QDCB
郄五笔98
RDCB
郄  仓  颉
KINL
四角号码
47727
汉字编号
3971

郄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xì  ㄒㄧˋ

郄字笔顺

撇捺横撇折捺折竖 郄的笔顺

基本含义

qiè  ㄑㄧㄝˋ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ì  〈名〉 (1) (同“郤”。也作“隙”) (2) 空隙;裂缝 [crack] 郄,同隙。——《正字通》 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素问》 (3) 古地名 [Xi,a fief] 郤,地名。晋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集韵》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xì][《廣韻》綺戟切,入陌,溪。]亦作“郄1”。(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2)通“隙”。孔隙,缝隙。(3)通“隙”。嫌隙。(4)通“隙”。开始,初始。(5)姓。春秋楚有郤宛。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穀梁传》作“郄宛”。[②][què]同“卻1”。亦作“郄2”。(1)后退;退却。(2)副词。表示转折。[③][jí]亦作“郄3”。

音韵参考

[平水韵]:入声十药·入声十一陌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郄;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70第26【集韻】【正韻】𠀤乞逆切,音𨻶。與郤同。地名。 又姓。【集韻】晉大夫郄獻子,食邑于郄,因氏。通作郤,與卩部㕁別。 又與𨻶同。【史記·張釋之傳】雖錮南山,猶有郄。【前漢書】作𨻶。【莊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過郤。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郄字字源字形小篆 郄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郄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郄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郄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郄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郄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郄字组词

白驹过郄  过郄  鸿郄陂  空郄  批郄导窾  前郄  郄枝  郄穴  郄始  郄诜枝  郄诜树  郄诜荣  郄诜桂  郄诜高第  郄诜第  郄诜丹桂  郄诜策  郄曲  郄縠  郄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