荪
荪 部 首
艹
部外笔画
6
荪总笔画
9
荪 结 构
上下结构
荪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蓀
荪统一码
U+836A
荪五笔86
ABIU
荪五笔98
ABIU
荪 仓 颉
XTNDF
四角号码
44490
汉字编号
4136
荪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sūn ㄙㄨㄣ
荪字笔顺
横竖竖折竖横竖撇捺 荪的笔顺
基本含义
● 荪 (蓀) sūn ㄙㄨㄣˉ ◎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称“荃”)。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荪 蓀 sūn 〈名〉 (1) (形声。从艸,孙声。本义:香草。一种芳香植物。亦名“荃”) 同本义 [an aromatic plant mentioned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薜荔拍兮蕙绸,蒸挠兮兰桂。——《楚辞·九歌·湘君》 (2) 又如:荪壁(以荪草装饰墙壁);荪桡(用荪草做的船桨);荪美(如香草之类。喻美德)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sūn][《廣韻》思渾切,平魂,心。]“荪1”的繁体字。香草名。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十三元[粤 语]:syu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蓀;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031第38【唐韻】思渾切【正韻】蘇昆切,𠀤音孫。【玉篇】香草也。【楚辭·九歌】蓀橈兮蘭旌。【司馬相如·上林賦】葴蔣若蓀。【韻會】陶隱居云:溪蓀,極似石菖蒲,而葉無脊。 【集韻】或作䕖,或作荃。【類篇】又作𦺈、𧂍。字源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