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謫的字典解释
zhé

謫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謫总笔画
18
謫  结  构
左右结构
謫造字法
繁体字
謫统一码
U+8B2B
謫五笔86
YUMD
謫五笔98
YYUD
謫  仓  颉
YRYCB
四角号码
00627
汉字编号

謫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hé  ㄓㄜˊ

謫字笔顺

捺横横横竖折横捺横捺撇竖折横竖竖折横 謫的笔顺

基本含义

zhé   ㄓㄜˊ ◎ 见“谪”。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hé]亦作“讁1”。“適4”的被通假字。(1)谴责;责备。(2)处罚;惩罚。(3)特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4)指被流徙戍边的人。(5)过错;缺点。(6)灾祸。(7)反常的云气。

音韵参考

[广 韵]:陟革切,入21麥,zhe,梗開二入耕知[平水韵]:入声十一陌[粤 语]:zaak6[闽南语]:te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謫;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177第22【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 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 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𠀤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 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本作𧬍。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謫字字源字形小篆 謫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謫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謫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謫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謫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謫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謫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謫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