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祭的字典解释
jì,zhài

祭  部  首
部外笔画
6
祭总笔画
11
祭  结  构
上下结构
祭造字法
会意
繁体字
祭统一码
U+796D
祭五笔86
WFIU
祭五笔98
WFIU
祭  仓  颉
BOMMF
四角号码
27901
汉字编号
2371

祭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jì,zhài  ㄐㄧˋ,ㄓㄞˋ

祭字笔顺

撇折捺捺折捺横横竖撇捺 祭的笔顺

基本含义

jì   ㄐㄧˋ ◎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 使用(法宝):祭起一件法宝。

英文翻译

hold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offer sacrifice to   wiel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jì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左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 (2) 同本义 [obit;offer a sacrifice] 祭,祀也。——《说文》 祭之为言索也。——《说苑·权谋》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公羊传·桓公八年》注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论语·乡党》 以灵鼓鼓社祭。——《周礼·地官》 (3) 又如:公祭死难烈士;主祭;陪祭;祭扫(祭祀并扫墓) (4) 使用,旧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 [wield]。如:祭起一件法宝来 (5) 另见 zhài 基本词义 Zhài 〈名〉 (1) 姓 (2) 另见 jì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jì][《廣韻》子例切,去祭,精。](1)祭祀。对陈物供奉神鬼祖先的通称。(2)祭奠。以仪式追悼死者。(3)杀。参见“祭獸”。(4)犹供奉。(5)小说中谓用咒语施放神秘武器。亦泛指施放;使用。[②][zhài][《廣韻》側界切,去怪,莊。](1)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原为畿内之国,后东迁,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北。(2)姓。东汉有祭遵。见《後汉书》本传。

音韵参考

[广 韵]:子例切,去13祭,jì,蟹開三去祭A精[平水韵]:去声八霁·去声十卦[粤 语]:zai3[闽南语]:che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示字部】 祭;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843第07【唐韻】【集韻】【韻會】𠀤子例切,音霽。【說文】祭祀也。从示,右手持肉。 又【尚書·大傳】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 又【孝經·士章疏】祭者,際也,人神相接,故曰際也。詳見【禮·記祭法祭統祭義】諸篇。 又【廣韻】【集韻】側界切【韻會】【正韻】側賣切,𠀤音債。周大夫邑名。 又姓,周公子祭伯,其後爲氏。

字源字形

祭字字源字形

祭字组词

哀祭  拜祭  笾祭  宾祭  兵祭  博士祭酒  册祭  豺祭  柴祭  谄祭  常祭  春祭  赐祭  打牙祭  大祭  道祭  奠祭  吊祭  丁祭  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