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南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nā,nán ㄋㄚ,ㄋㄢˊ
南字笔顺
横竖竖折捺撇横横竖 南的笔顺
基本含义
● 南 nán ㄋㄢˊ ◎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 姓。
反义词
北
英文翻译
◎ 南 south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南 nā 另见 nán 词性变化 ◎ 南 nán 〈动〉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move toward south]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 南 nán 〈副〉 (1)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3) 另见 nā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汉语字典
[①][nán][《廣韻》那含切,平覃,泥。](1)方位名。和“北”相对。(2)南方;南国。(3)现代又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省称“南”;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省称“北”。如:南北对话、南南合作。(4)南去;向南行。(5)古代南方舞乐的名称。(6)官爵名。后多作“男”。(7)明代对今南京的省称。(8)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女子的美称。(9)姓。唐有南霁云。见《新唐书·忠义传上》。[②][nā][《廣韻》那含切,平覃,泥。]见“南2無”。
音韵参考
[上古音]:侵部泥母,n?m[广 韵]:那含切,下平22覃,nán,咸開一平覃泥[平水韵]:下平十三覃[唐 音]:*nom[国 语]:nán,nā[粤 语]:naam4[闽南语]:lam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十字部】 南;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57第05〔古文〕𡴖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又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又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又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字源字形

南字组词
矮脚南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宝瓶座南流星雨 北辙南辕 北门南牙 北碑南帖 波兹南 巢南 城南旧事 楚南 闯南走北 大江南北 戴南 地北天南 东南信风 东西南朔 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 东南竹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