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絛的字典解释
tāo

絛  部  首
部外笔画
6
絛总笔画
12
絛  结  构
左右结构
絛造字法
繁体字
絛统一码
U+7D5B
絛五笔86
WHTI
絛五笔98
WHTI
絛  仓  颉
OLOF
四角号码
27293
汉字编号

絛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tāo  ㄊㄠ

絛字笔顺

撇竖竖撇折捺折折捺竖撇捺 絛的笔顺

基本含义

tāo   ㄊㄠˉ ◎ 同“绦”。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tāo][《廣韻》土刀切,平豪,透。]“條2”的被通假字。亦作“縧1”。亦作“1”。丝绳;丝带。亦指用于衣服饰物等的绳、带。

音韵参考

[广 韵]:土刀切,下平6豪,tāo,效開一平豪透[平水韵]:下平四豪[粤 语]:tou1tou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絛;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22第16【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𠀤音韜。【說文】扁緒也。【玉篇】纓飾也。【廣韻】編絲繩也。【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又與條通。【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 【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絛字字源字形小篆 絛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絛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絛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絛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絛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絛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絛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