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剥的字典解释
bāo,bō

剥  部  首
部外笔画
8
剥总笔画
10
剥  结  构
左右结构
剥造字法
会意
繁体字
剥统一码
U+5265
剥五笔86
VIJH
剥五笔98
VIJH
剥  仓  颉
NELN
四角号码
12900
汉字编号
2129

剥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bāo,bō  ㄅㄠ,ㄅㄛ

剥字笔顺

折横横竖捺横撇捺竖竖 剥的笔顺

基本含义

bāo   ㄅㄠˉ ◎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英文翻译

shell   peel   shi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āo  〈动〉 (1) [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shell;skin;peel;peel off] 或剥或烹。——《诗·楚茨》 (2) 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 (3) 另见 bō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bō][《廣韻》北角切,入覺,幫。]“剝1”的新字形。(1)裂;撕裂。(2)削。(3)去掉外皮。(4)引申为扒去外层物。(5)脱落;侵蚀。(6)盘剥;掠夺。(7)罢免,革除。(8)伤害。(9)谓生硬套用别人作品的形式。(10)《易》卦名。全卦六爻,仅一条阳爻在上,而五条阴爻在下,阴气盛,阳气衰,象征小人得势,君子不利。后谓时运不利为剥。(11)衰微;减少。(12)裸露。(13)象声词。参见“剥剥”、“剥啄”。(14)通“駁”。评断,驳斥。(15)通“駁”。用船分载转运货物。[②][pū][《集韻》普木切,入屋,滂。]“剝2”的新字形。通“扑1”。击,打。

音韵参考

[广 韵]:北角切,入4覺,bo,江開二入江幫[平水韵]:入声三觉[国 语]:bō,bāo,pū[粤 语]:bok1mok1[闽南语]:pa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子集下】【刀字部】 剝;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41第41〔古文〕𠚪【唐韻】【集韻】【韻會】𠀤北角切,音駁。【說文】裂也。从刀,彔聲。【玉篇】削也。【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又【增韻】褫也,脫也。又卦名。【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又殺牲體解之名。【詩·小雅】或剝或亨。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註】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𠀤音璞。力擊也。【詩·豳風】八月剝棗。【註】擊也。又音卜。【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塡崎塞畎,不可勝錄。【集韻】或作𠚩,亦作𠛧。

字源字形

剥字字源字形

剥字组词

斑剥  般剥  班剥  悲剥  崩剥  逼剥  逼逼剥剥  哔剥  哔哔剥剥  毕剥  毕毕剥剥  必必剥剥  砭剥  贬剥  剥坐  剥斲  剥琢  剥啄  剥猪猡  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