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顑的字典解释
kǎn

顑  部  首
部外笔画
9
顑总笔画
18
顑  结  构
左右结构
顑造字法
繁体字
顑统一码
U+9851
顑五笔86
DGKM
顑五笔98
DGKM
顑  仓  颉
IRMBC
四角号码
51286
汉字编号

顑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kǎn  ㄎㄢˇ

顑字笔顺

横撇横竖折横折撇捺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捺 顑的笔顺

基本含义

kǎn   ㄎㄢˇ ◎ 〔顑頷(hàn)〕面黄饥瘦,如“长顑顑亦何伤!”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kǎn  〈形〉 (形声。从页,咸声。本义: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同本义 [sallow and emaciated;lean and haggard] 顑,饭不饱也面黄起行也。——《说文》 苛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楚辞·离骚》。洪兴祖注:“顑颔,食不饱面黄貌。”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kǎn][《廣韻》苦感切,上感,溪。](1)因飢饿而面黄肌瘦。(2)面颊;腮。(3)颔,下巴颏。

音韵参考

[广 韵]:苦感切,上48感,kǎn,咸開一上覃溪[粤 语]:ham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字部】 顑;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407第12【廣韻】苦感切,音坎。【說文】飯不飽,面黃起行也。【廣韻】瘦也。【屈原·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韓愈·送賈島歸范陽詩】欲以金帛酬,舉室常顑頷。【註】頷,顄也,顄即頤。顑,饑貌,言面頤虛浮也。 又【廣韻】玉陷切,音㺌。顑長面也。 又【集韻】苦紺切,音勘。食不飽也。 又呼紺切,酣去聲。義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顑字字源字形小篆 顑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顑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顑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顑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顑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顑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顑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顑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