銖
銖 部 首
釒
部外笔画
6
銖总笔画
14
銖 结 构
左右结构
銖造字法
繁体字
銖
銖统一码
U+9296
銖五笔86
QRIY
銖五笔98
QTFY
銖 仓 颉
CHJD
四角号码
85190
汉字编号
銖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hū ㄓㄨ
銖字笔顺
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撇横横竖撇捺 銖的笔顺
基本含义
● 銖 zhū ㄓㄨˉ ◎ 见“铢”。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hū][《廣韻》市朱切,平虞,禪。]“铢1”的繁体字。(1)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2)古代重量以黍为起算物,几黍为一铢,各家所说不同。(1)百黍为一铢。《礼记·儒行》;“雖分國,如錙銖。”孔颖达疏:“十黍爲參,十參爲銖,二十四銖爲兩。”《国语·周语下》:“律度量衡,於是乎出”三国吴韦昭注:“黄鍾之管容秬黍千二百粒。粒百爲銖。”《汉书·律历志上》:“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2)九十六黍为一铢。汉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3)十黍当一铢。《荀子·富国》:“割國之錙銖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猒。”杨倞注:“十黍之重爲銖。”(4)一百四十四粟当一铢。《淮南子·天文训》:“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分而當一銖,十二銖而當半兩。”参阅清程瑶田《九穀考·铢法起于黍》。(3)五铢钱的省称。(4)比喻精细,微小。(5)钝,不锋利。
音韵参考
[广 韵]:市朱切,上平10虞,chú,遇合三平虞常[粤 语]:syu4zy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05第05【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𠀤音殊。【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註】銖音殊。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銖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