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徙的字典解释

徙  部  首
部外笔画
8
徙总笔画
11
徙  结  构
左右结构
徙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徙统一码
U+5F99
徙五笔86
THHY
徙五笔98
THHY
徙  仓  颉
HOYLO
四角号码
21281
汉字编号
2340

徙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xǐ  ㄒㄧˇ

徙字笔顺

撇撇竖竖横竖横竖横撇捺 徙的笔顺

基本含义

xǐ   ㄒㄧˇ ◎ 迁移:徙居(搬家)。迁徙。流徙。 ◎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徙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

英文翻译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ǐ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止声。本义:迁移) (2)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徙,迻也。——《说文》 徙,移也。——《广雅》 若徙于他。——《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 死徙无出乡。——《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 百里徙。——《荀子·成相》。注:“迁也。” 徙武北海。——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非死则徙。雾徙于后。——《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徙倚(徘徊;留连);徙贯(迁地居住,更换籍贯);迁徙(迁移);徙居(徙次,即迁居,徙家,徙道。迁居) (4) 改变,变化 [change]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荀子·礼论》。注:“迁改也。”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徙意(改变意念);徙义(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 (6) 贬谪 [exile]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 汶山。——《三国演义》 (7) 又如:徙放(流放);徙逐(放逐);徙废(贬谪废弃);徙锢(贬谪禁锢);徙边(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 (8) 搬走,搬开 [remove] 徙其大舟。——《国语·吴语》。注:“取也。” 叔孙已死, 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 齐。——《韩非子·内储说上》 (9) 又如:徙薪(见“徙薪曲突”。引申为代国家灭除灾祸,战功颇丰) (10) 调职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post]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xǐ][《廣韻》斯氏切,上紙,心。](1)迁移;移居。(2)夺取;搬走。(3)犹教化。谓改变人的思想、习俗。(4)升调;调动。(5)贬谪;流放。[②][sī][《集韻》相支切,平支,心。]古地名。在蜀。

音韵参考

[广 韵]:斯氏切,上4紙,sǐ,止開三上支A心[平水韵]:上声四纸[国 语]:xǐ[粤 语]:saai2[闽南语]:soa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彳字部】 徙;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68第05〔古文〕𡕝𨗬𡲴【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里切,𠀤音壐。【說文】本作𨑭。迻也。【玉篇】遷也,避也。【爾雅·釋詁】遷運,徙也。【註】今江東通言遷徙。【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潘岳·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 又謫戍曰徙。【前漢·𨻰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 又【廣雅】仿佯,徙倚也。【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 又踰月曰徙。【禮·檀弓】祥而縞,是月𧝓,徙月樂。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縣名。【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 又【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

字源字形

徙字字源字形

徙字组词

拔徙  倍徙  避徙  播徙  窜徙  东徙西迁  东徙  东迁西徙  东飘西徙  发徙  放徙  更徙  流徙  流离转徙  靡徙  迁徙  侨徙  轻徙鸟举  驱徙  曲突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