鄀
鄀 部 首
阝
部外笔画
8
鄀总笔画
10
鄀 结 构
左右结构
鄀造字法
繁体字
鄀
鄀统一码
U+9100
鄀五笔86
ADKB
鄀五笔98
ADKB
鄀 仓 颉
TRNL
四角号码
47627
汉字编号
7018
鄀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ruò ㄖㄨㄛˋ
鄀字笔顺
横竖竖横撇竖折横折竖 鄀的笔顺
基本含义
● 鄀 ruò ㄖㄨㄛˋ ◎ 古国名(a.上鄀,春秋时楚都,在今中国湖北省宜城县东南;b.下鄀,在今中国河南省淅川县西南丹江左岸)。 ◎ 姓。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ruò][《廣韻》而灼切,入藥,日。]春秋列国名。古鄀地有上鄀、下鄀之分。㈠上鄀,一作“若”,在今湖北宜城东南,后灭于楚,春秋后期为楚都。《左传·定公六年》:“楚國大惕,懼亡……於是乎自郢遷鄀。”《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投戈編鄀,稽顙漢北。”李善注:“《漢書》南郡有鄀縣。”张铣注:“編鄀,二縣名。”唐刘元济《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雲雨散吴會,風波騰鄢鄀。”㈡下鄀。金文地在今河南省内乡县、陕西省商州市之间。后灭于晋,为晋邑。《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晉伐鄀。”杜预注:“鄀本在商密,秦晉界上小國。”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音韵参考
[广 韵]:而灼切,入18藥,ruò,宕開三入陽日[平水韵]:入声十药[粤 语]:joek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鄀;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74第18【廣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𠀤音若。國名。【左傳·僖二十五年】秦晉伐鄀。【註】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于南郡鄀縣,遂爲楚邑。【史記·吳世家】楚恐而去郢遷鄀。【註】鄀,楚邑。 又【集韻】敕略切,音綽。邑名。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鄀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