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璪的字典解释
zǎo

璪  部  首
部外笔画
13
璪总笔画
17
璪  结  构
左右结构
璪造字法
形声
繁体字
璪统一码
U+74AA
璪五笔86
GKKS
璪五笔98
GKKS
璪  仓  颉
MGRRD
四角号码
16194
汉字编号
6198

璪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ǎo  ㄗㄠˇ

璪字笔顺

横横竖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横竖撇捺 璪的笔顺

基本含义

zǎo   ㄗㄠˇ ◎ 古代刻在玉上或画在衣裳上的水藻花纹。 ◎ 古代垂在冕上用以穿玉的五彩丝绦。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ǎo  〈名〉 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装饰,用彩色丝线串玉而成,状如水藻 [pieces of jade stringed with silk thread hanging from a coronet] 璪,玉饰如水藻之文。从玉,璪声。——《说文》 璪火粉米。——《虞书》。按,此假借为藻。 祭之日,王被璪以象天,戴冠,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礼记》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ǎo][《廣韻》子晧切,上晧,精。]古代王冠前下垂的装饰,用彩色丝线串玉而成,状如水藻。

音韵参考

[广 韵]:子晧切,上32晧,zǎo,效開一上豪精[平水韵]:上声十九皓[粤 语]:zou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上】【玉字部】 璪;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743第0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晧切,音早。雜采絲貫玉爲冕飾。【禮·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引虞書曰:璪火黺米。◎按書益稷今本作藻。【禮·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註】藻絜而文,衆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繅。【儀禮·聘禮】啓櫝取圭垂繅。【註】今文繅作璪。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璪字字源字形小篆 璪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璪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璪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璪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璪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璪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璪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璪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