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玤的字典解释
bàng

玤  部  首
部外笔画
4
玤总笔画
8
玤  结  构
左右结构
玤造字法
繁体字
玤统一码
U+73A4
玤五笔86
GDHH
玤五笔98
GDHH
玤  仓  颉
MGQJ
四角号码
15100
汉字编号
6668

玤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bàng  ㄅㄤˋ

玤字笔顺

横横竖横横横横竖 玤的笔顺

基本含义

bàng   ㄅㄤˋ ◎ 一种次于玉的石,可以做悬挂佩物的璧。 ◎ 玉色的珠子。 ◎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渑池县。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bàng][《廣韻》步項切,上講,並。](1)次于玉的美石。(2)古代地名。春秋虢地,今河南渑池县境。

音韵参考

[广 韵]:步項切,上3講,bàng,江開二上江並[平水韵]:上声一董·上声三讲[粤 语]:bung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上】【玉字部】 玤; 康熙笔画:9; 页码:页728第08【唐韻】補蠓切【集韻】【韻會】補孔切【正韻】邊孔切,𠀤音琫。【說文】石之次玉者,以爲系璧。讀若蚌。【徐曰】系璧,飾玉系也。 又【廣韻】【正韻】步項切【集韻】【韻會】部項切,𠀤音棒。義同。 又【廣韻】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虢公爲王宮于玤。【註】蚌,虢地。【釋文】玤,蒲項反。 【說文】本作𤤓。【類篇】或作𤤵。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玤字字源字形小篆 玤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玤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玤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玤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玤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

玤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