媧
媧 部 首
女
部外笔画
8
媧总笔画
11
媧 结 构
左右结构
媧造字法
繁体字
媧
媧统一码
U+5AA7
媧五笔86
VMNK
媧五笔98
VMNK
媧 仓 颉
VBBR
四角号码
47427
汉字编号
媧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wā ㄨㄚ
媧字笔顺
折撇横竖折折竖折竖折横 媧的笔顺
基本含义
● 媧 wā ㄨㄚˉ ◎ 见“娲”。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wā][《廣韻》古蛙切,平佳,見。][《廣韻》古華切,平麻,見。]“娲1”的繁体字。女娲,神话传说中的女帝名。[②][guā]“蝸2”的被通假字。“娲2”的繁体字。庖娲,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的别称。
音韵参考
[广 韵]:古娃切,上平13佳,guā,蟹合二平佳見[平水韵]:上平九佳·下平六麻[唐 音]:gua[国 语]:wā[粤 语]:wo1[闽南语]:o1,oa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下】【女字部】 媧;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267第28【廣韻】古蛙切【集韻】公蛙切,𠀤音蝸。【說文】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又女媧始制笙簧。【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史記·五帝紀】女媧煉五色石補天。 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王象之詩】女媧山下少人行,㵎谷雲深一鳥鳴。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姑華切,𠀤音瓜。義同。亦姓。 又【正字通】方音或讀作蛙。又作窩。義𠀤同。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媧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