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滯的字典解释
zhì

滯  部  首
部外笔画
11
滯总笔画
14
滯  结  构
左右结构
滯造字法
繁体字
滯统一码
U+6EEF
滯五笔86
IAQH
滯五笔98
IAQH
滯  仓  颉
EKPB
四角号码
34127
汉字编号

滯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hì  ㄓˋ

滯字笔顺

捺捺横横撇竖竖横折捺折竖折竖 滯的笔顺

基本含义

zhì   ㄓˋ ◎ 见“滞”。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hì][《廣韻》直例切,去祭,澄。]“滞1”的繁体字。亦作“蹛2”。(1)积聚;凝结;积压。(2)指积压的事物。(3)静止;停止。(4)逗留;耽搁。(5)久,长期。(6)局限;拘泥;固执。(7)迟缓;迟钝。(8)滞涩,阻碍,不流畅。(9)指不舒展。(10)疑难,不易通晓。(11)指扞格不通。(12)遗落,遗漏。(13)废,废置不用。(14)指废置不用的人。[②][chì][《集韻》丑例切,去祭,徹。]“滞2”的繁体字。见“滯2沛”。

音韵参考

[广 韵]:直例切,去13祭,zhì,蟹開三去祭B澄[平水韵]:去声八霁[唐 音]:*djhi??i[国 语]:zhì,chì[粤 语]:zai6[闽南语]:to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43第2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滯字字源字形小篆 滯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滯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滯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滯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滯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滯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滯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滯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