韍
韍 部 首
韋
部外笔画
5
韍总笔画
14
韍 结 构
左右结构
韍造字法
繁体字
韍
韍统一码
U+97CD
韍五笔86
NHKC
韍五笔98
NKGY
韍 仓 颉
DQIKK
四角号码
43547
汉字编号
韍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fú ㄈㄨˊ
韍字笔顺
折竖横竖折横横折竖横撇折捺捺 韍的笔顺
基本含义
● 韍 fú ㄈㄨˊ ◎ 见“韨”。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fú][《廣韻》分勿切,入物,非。]“巿1”的今字。“韨1”的繁体字。(1)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或朝觐时遮蔽在衣裳前的服饰。用熟皮制成。形制、图案、颜色按等级有所区别。(2)系印玺的带子。(3)指印玺。
音韵参考
[广 韵]:平祕切,去6至,bì,止開三去脂B並[平水韵]:入声五物[粤 语]:fat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韋字部】 韍;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93第21【廣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𠀤音弗。【說文】本作巿,韠也。篆文从韋从犮。【註】徐鉉曰:今俗作紱,非是。【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註】此𤣥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異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漢·諸侯王表】奉上璽韍。【註】師古曰:璽之組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