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詁的字典解释

詁  部  首
部外笔画
5
詁总笔画
12
詁  结  构
左右结构
詁造字法
繁体字
詁统一码
U+8A41
詁五笔86
YDG
詁五笔98
YDG
詁  仓  颉
YRJR
四角号码
04660
汉字编号

詁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gǔ  ㄍㄨˇ

詁字笔顺

捺横横横竖折横横竖竖折横 詁的笔顺

基本含义

gǔ   ㄍㄨˇ ◎ 见“诂”。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gǔ][《廣韻》公户切,上姥,見。]“诂1”的繁体字。(1)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亦泛指解释字义。(2)古言古义;词语的意义。

音韵参考

[广 韵]:公戸切,上10姥,gǔ,遇開一上模見[平水韵]:上声七麌·去声七遇[粤 语]:gu2gu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詁;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53第04【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說文】訓故言也。引《詩》詁訓孔穎達疏: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詁者,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徐曰】按《爾雅》:詁,古也,言有古今也。會意。【博雅】言也。【正韻】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前漢·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舊唐書·經籍志】詁訓以紀六經讖𠋫。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古去聲。義同。 又通作故。【詩·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陸德明音義曰:詁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前漢·藝文志】詩經魯故二十五卷。【師古註】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其眞耳。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詁字字源字形小篆 詁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詁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詁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詁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詁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詁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詁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詁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