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礿的字典解释
yuè

礿

礿  部  首
部外笔画
3
礿总笔画
7
礿  结  构
左右结构
礿造字法
繁体字
礿
礿统一码
U+793F
礿五笔86
PYQY
礿五笔98
PYQY
礿  仓  颉
IFPI
四角号码
37220
汉字编号

礿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yuè  ㄩㄝˋ

礿字笔顺

捺折竖捺撇折捺 礿的笔顺

基本含义

礿 yuè   ㄩㄝˋ ◎ 祭名,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周代在夏天举行。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yuè][《廣韻》以灼切,入藥,以。]亦作“禴1”。古代宗庙时祭名。

音韵参考

[广 韵]:以灼切,入18藥,yuè,宕開三入陽以[平水韵]:入声十药[粤 语]:joek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示字部】 礿; 康熙笔画:8; 页码:页839第30【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𠀤音藥。亦作禴。祭名。【禮·王制】天子四時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按礿禘嘗烝爲四時之祭,乃三代通禮。鄭康成泥《天保》詩及《周官》有禴、祠、烝、嘗語,遂指此爲夏殷之禮。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而禴、祠、烝、嘗實諸侯之禮。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彼疑此也。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義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礿字字源字形金文礿字字源字形小篆 礿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礿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礿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礿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礿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礿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礿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礿字组词

春礿  夏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