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有眼不识泰山在词典中的解释
yǒuyǎnshítàishān

有眼不识泰山

拼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含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典故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近义词

  • 有眼无珠、视而不见

英文翻译

  • h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Taishan Mountai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举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识,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形:泰,不能写作“秦”。
    成语辨析:有眼不识泰山和“有眼无珠”;都含有“见识浅陋;不识人”的意思。但有眼不识泰山偏重在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著名人物;还可用来指责或嘲讽人。不作为骂人话;“有眼无珠”比喻对人或事物没有识别能力;不限于人;更不限于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可用作骂人话。
    成语谜面:看见岳父不搭腔
    歇后语:瞎子拜见岳父;鲁班招女婿

成语故事

  • 宋朝时期,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直接管辖王进。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史进有眼不识泰山,还是史父识英雄,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有眼”,指的是有眼睛的人,表示这个人具备一定的视力和观察力;第二部分“不识泰山”,指的是不认识泰山,表示这个人对泰山这个名胜古迹不了解或者没有认出来。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对事物的真相或者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看似聪明却对事物没有真正了解的人。比如,一个人在市场上购买了一件看起来很值钱的东西,但实际上是假货,我们就可以说他有眼不识泰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次孔子去泰山游玩,路上遇到了一个农夫,他问农夫泰山在哪里,农夫却不知道。孔子非常惊讶,因为泰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农夫却不认识。于是孔子对农夫说:“有眼不识泰山,真是可惜。”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睛明亮却对事物没有真正了解的人。

成语结构

  • Subject + 有眼不识泰山

例句

  • 1. 他虽然是个博士,但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却一无所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2. 那个人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幅画,结果被专家鉴定为赝品,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泰山脚下,眼睛却没有认出泰山,形成一个鲜明的画面。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泰山的知识,包括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幅画,虽然画上写着是名作,但我觉得是假的,有眼不识泰山。2. 初中生:他买了一件名牌包包,但我看着觉得是假的,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3. 高中生:他虽然是个学霸,但对这个学科的研究却一无所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4. 大学生:她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好的实习机会,但结果发现那是个骗局,她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拆字解意

有眼不识泰山成语造句

  • 有眼不识泰山造句(精选24条)

    1、我说你们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吗?2、昨天晚上我才发现自己既失职又有眼不识泰山。3、我是一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小人,罪该万死。4、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5、原来诸位都是杀富济贫的...

  • 用有眼不识泰山造句(精选10条)

    1、他说: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是中华鲟啊!2、前段时间,我们班举办了一场篮球比赛,小金兄弟有眼不识泰山,竟敢挑战我和汉子这对黄金搭档。3、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他以优异的成绩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是有眼不识泰山!4、张飞跑到机器人面前...